李放看向跪在地上的人,除了太监宫女,其他看着像侍卫的人,一看那身量就知道不好惹。
“这就是陛下身旁著名的百骑吧?”
“他们这些人也......”
李世民指着侍卫询问,碍于旁边有其他人,他没说透,李放应该能明白他的意思。
李放自然听明白了他的未竟之意:“陛下大名如此之盛,稍微能沾上点关系,自然同样有名。”
百骑,乃是独属于李世民的精锐侍卫,所负责的就是保护李世民的安全。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外宿天台山的九成宫,在此游玩小住。
就在这会儿,禁军中郎将阿史那结社率,密谋造反,于四月十五半夜冲击李世民的寝殿,妄图截杀天子,准备趁着之后时局混乱,逃回北方草原,再复突厥。
由于乱起仓促,再加上叛军穿的也是唐军的军服,这就让局势变得十分混乱。
一时间叛军的势头竟然不能阻挡,就这么让他们一路杀入了李世民的寝宫中。
就在这关键时刻,是李世民身边的侍卫守住了最后一道防线,保护了李世民的安全,等到了禁军大部队来支援。
根据历史记载,想要入选李世民的护卫,条件是很苛刻的。
《新唐书》记载了选拔的方式:取户二等以上、长六尺阔壮者,试弓马四次上、翘关举五、负米五斛行三十步者。
前两个自不必多说,一个是政治审查,必须身家清白,另一个就是基础身体素质了。
之后的三项,分别是弓马、举重、负重,必须经历层层严苛的挑选,才能来到李世民身边做护卫。
听到李放说自己的护卫也这么有名,李世民一下子高兴了起来。
看了看那群跪着的人:“今日有先生为尔等美言,朕便不究尔等失仪之罪了,都起来吧。”
说实话,李世民也不想追究他们的罪责。
这些人能坚持担心自己的安危,反而证明了他们是忠诚于自己的,哪怕是别人转述自己的话也指挥不动。
对于李世民这个上位者来说,自然是最好的属下了。
“谢陛下!”
齐声谢恩,一群人陆陆续续站了起来。
不少人偷眼观瞧李放,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个年轻人能让皇帝这么礼遇。
李世民不管他们,转而向李放说道:“先生难得来一次,不妨随朕一同游览一番太极宫?”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李放回道,“就算陛下不说,我也要厚颜开口的。”
总待在李治的寝殿里有什么意思?
北宋的皇宫他逛了一圈,大唐的还没看过呢,这样的旅游项目现代可买不到。
皇帝亲自当导游的机会可不多。
李世民迈步走在前面,李放跟了上去,身后侍卫你看我,我看你的,也只能跟上了。
不过私下里,这些人都在讨论李放的身份。
这位到底是什么来头?皇帝这般礼遇?
走在前面的李放看了下后面,身后跟着的人不是很近,是听不到自己说话的,他也就开口了。
“陛下这皇宫堂皇大气,比我之前见的那个可要壮观的多了。”
李世民饶有兴趣的问道:“先生还见过别的皇宫?莫不是汉朝长安的宫殿?”
“我倒是想去看看,可惜董卓狠厉,现在还没有机会。”李放摇摇头,“我所见的是北宋的皇宫。”
“北宋......”
李世民知道,这是之前李治告诉他的,在他大唐之后的,中原王朝。
“这北宋一朝又是个什么情况?先生能否说说看?”
李放就知道,李世民一定会感兴趣。
自己主动拿北宋的皇宫和大唐比,再加上宋在唐后,李世民不主动问才怪。
李放娓娓道来,从赵匡胤讲到赵光义,之后再是赵恒,还有就是赵祯了。
“现在穿越到我那里的北宋皇帝,就是北宋的第四任皇帝,日后的宋仁宗。”
“宋仁宗,以仁为号,想来这位皇帝生性仁德,以仁教化天下了。”
李放点点头:“陛下说的不错,不过赵祯他成于仁,可执政之失也是因为这个仁,只能说造化弄人了。”
“此话怎讲?”李世民清楚,李放平白说起这个话题,肯定不是白说的。
之前他就说,自己此来是问计的,依李世民想来,这应该就是他想问的了。
对于另一个皇帝的困境,李世民很感兴趣。
李放叹息一声,说起了赵祯的心病:“自唐末五代乱世之后,武夫当国使得天下生怨,自宋朝立国后,便开始逐步提升文人地位,抑制武人。”
听到这,李世民脸色阴郁了些,只看北宋的反应就知道,大唐末年,想来不会有多好。
“这种势头在开国太祖之时还不甚明显,太宗时也能倾国北伐,可到了后续真宗一朝,彻底奠定了以文御武的政策。文武失衡,再加上北宋立国时就存在的弊病,使得到了赵祯手中,北宋颓势尽显。”
外有强敌环伺,内里守旧派势力庞大,这样的困局,令李世民听了都感觉有些棘手。
听李放说完,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就这么走了一段路,前方隐约可见湖景,微风吹过,李世民这才回过神来。
“这位仁宗皇帝。”李世民摇摇头,“不易啊!”
李放见李世民思考完了,开玩笑似的的开口说道:“陛下可别说自己无能为力啊,陛下可知现代小说现在流行什么吗?现在流行的是,陛下穿越去各个朝代当救火队长。”
“何谓救火队长?”李世民愕然问道。
小说他知道,救火也算明白,可自己怎么就成了什么队长?
“各个朝代到了危急存亡之时,不就如着火一般嘛?现代人便幻想着,若是陛下穿越过去,这个国家能不能救回来呢?据此能写成一篇小说。”
说着,李放举了个例子,李世民穿越成刘禅,之后三兴汉室。
“魂附他人,兴复大汉。”
听完李放的讲述,李世民琢磨了下其中的道理,不禁大为振奋。
后世人幻想,不正说明了自己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吗?
不过在开口之前,李世民还有一件事。
他看向李放:“先生,那本写我穿越去三国之时的小说,可否拿来一本让我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