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1章 北宋的冗官(2 / 2)梅菜不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过了好一会儿,李放站起身来:“我算是看明白了,这吕夷简这回虽说没跟你耍心眼,但却言之不尽,还是有所保留啊。”

“怎么说?”赵祯急忙发问。

“你等等。”李放走出柜台,过去拿了盒牛奶。

“我饿了一天了,刚刚看你那奏疏又废神,补充点营养。”

重新坐了回去,李放摆开了阵势,他直接看向赵祯问道:“那《宋史》你应该还没看到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还有王安石的变法吧?”

“嗯。”赵祯点点头,“我是从前向后按序观瞧,那书太厚,我怕漏了什么关键信息。”

“难怪。”李放喃喃道。

赵祯奇怪的问道:“你这是何意?什么叫难怪?”

“难怪你看不出来,甚至还觉得吕夷简是言之有物。”

说实话,要不是李放这几天古文阅读水平算是突飞猛进,再加上对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有了了解,他说不定也被吕夷简糊弄过去了。

不得不说,人家确实是老官僚了,避重就轻的本事着实炉火纯青。

“咚咚咚!”

李放用手点了点放在桌子上的奏疏:“这份避实就虚的本事,咱俩还要多学学。”

赵祯眉头皱起:“你是说吕夷简又在糊弄朕?”

他真的怒了。

信任这玩意建立起来很容易,毁掉它也不难。

这几天的功夫,曾经的肱股之臣,在赵祯这里就没了信誉,而一开始差点和他打起来的李放,却得到了他的信任。

“倒是谈不上糊弄这么严重,但他有些事确实没说实了。”

为了加强自身的说服力,李放还找到了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案例。

李放一条条的指出自己的建议:“首先就是三冗之一的冗官,因为你给圈定了变法的范围,这一点他倒是写了,只是内容嘛......”

说到这,李放摇了摇头。

北宋为何冗官?那是因为开国之初就定了下优待士大夫的国策。

不管士大夫犯了什么错,处罚都很轻,一般都不会置人于死地。

最厉害的刑罚就是把你给流放,前脚流放地还没到,后脚再给你换个更偏远的地方,路上折腾死你。

只是这样的手段,也很少用出来。

一个组织,缺乏一个退出机制,人可不就越来越多了吗?

至于为何冗官这么难处理?那就是还是要回到人身上。

皇帝的想法再好,那是需要人去执行的,让官吏自己去砍自己身上的肉,他们怎么可能下得去手?

而且一个国家那是一个完善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时候乱动,还不如不动。

现代码农圈里有句话,代码只要还能跑,那就别去动它。

北宋这套制度,流传至赵祯这,已经走过了几十个年头了,自有其惯性在。

很难仓促之间改变。

而且统治阶级未必想要改,北宋本质上是尽可能的与士大夫分享国家利益,大家一起来压榨泥腿子,这样来消除内部矛盾。

这种分享,是整个朝野官员的共识,乃至包括那些武将。

北宋年间,喝兵血,吃空饷的情况一年比一年严重,直到靖康之时达到顶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千里做官只为财,皇帝突然想变,底下的谁会答应?

若要强行靠武力推行改革,唐末五代的乱象犹在眼前,哪个皇帝又敢下这个决心呢?

所以,北宋之时,虽有不少仁人志士看清楚了国家积弊所在,但总是徒劳无功,就是这个道理。

说回吕夷简的奏疏,在里面,他对冗官之事倒也没有避而不谈。

只是他却下意识的回避了关键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冗官?

说到这儿,李放都忍不住了。

“哪怕我之前没怎么精研过历史,我也知道,你们北宋的恩荫实在太泛滥了。”

指着屏幕,李放都不免痛心疾首:“后来一查资料,给我都吓一跳,一个担任学士官职的人,二十年内,他的兄弟子孙竟然有二十多人能出任京官,这都是通过恩荫选上来的,简直不可思议!”

说实话,看到这个数据,李放都懵了。

他很难想象,这北宋都建立几十年了,一直维持这么庞大的公务员体系,是怎么还没亡国的。

北宋的官员福利是历代之最,这一点也不用说了。

背着这么重的包袱,还能扛到靖康,只能说那个时代的百姓确实坚韧。

“二十多人!”赵祯自己都不可置信。

李放说的问题是存在的,这他很清楚,只是他也想不到,一个人竟能恩荫出这么多官员来。

毕竟从来没人让他看过这些数据。

赵祯铁青着脸看着电脑屏幕:“这可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

可这还没完呢,李放继续说道:“还有你们的科举,一次录取人数过多,且对诗词歌赋过于看重了。后来你还下令,凡是殿试都不得黜落举子,进一步加剧了冗官。”

“啊?我怎会下令如此?”赵祯有些不可置信。

李放闻言还有些为难,不知道该不该告诉赵祯。

可能是一直以来,落榜生都有什么buff加成吧。

黄巢屡试不第,于是有了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明朝裁撤驿站,于是有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近现代外国有个美术落榜生,于是......

与之相同,北宋也有一个落榜生,还是赵祯这一朝的。

他屡次科举,结果进入殿试之后,被刷了下来。

想要参军入伍,结果因为长相抱歉,被人说有辱军威,又被拒绝。

一怒之下,此人投靠了当时尚未立国的西夏,被李元昊赏识。

他辅佐李元昊立国,并在好水川大败宋军,战败士卒的尸首枕藉千里。

得意的此人写了首诗嘲讽北宋君臣: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撵,犹自说兵机。

自此之后,为了避免像这样的人投靠敌国,因此北宋有了殿试只排名,不黜落举子的规矩。

这个人写诗嘲讽北宋的人,名叫张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