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的谈话真可谓是峰回路转,刘羡突兀地拜访龙门贼,本身就足够匪夷所思,可这次谈话的一波三折,也让在场的所有人全无预料。
先是拜访,后是问政,然后又改为诏安,最后变为县长与马贼首领间的比斗。这每一样说出来,几乎都不可思议,但却就这么切实发生了。
刘羡本人身高八尺有余,在这个年代,足以称得上是身材魁梧。但因为饱读诗书的缘故,刘羡身上有一股恬静淡泊的气质,常会让人误以为他是隐士,从而忽略了他也是一个久习战技的武人。
故而当刘羡提出,要和孙熹正面比斗一场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诧莫名。马贼们自不必说,他们自恃武力,瞧不起县府里的官兵,自然也认为县长是养尊处优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而随行的吕渠阳、薛兴等人,对刘羡也不了解。在平常的接触中,刘羡从未展现过自己的剑术,大家只知道他平日会抽出一个时辰,自己强身健体,但也不会猜想,他是一个会比斗拼命的人。
但刘羡恰恰就是这样的人。即使如今他的右手只是初愈,远远未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水准,他仍然渴望与人搏斗。
回想到半年前那次与巨人的生死交锋,数次险死还生的惊险过程,刘羡的心中其实已经不剩下多少后怕,留下更多的反而是遗憾。那场生死斗,输的是自己,虽然侥幸没死,但输了就是输了。
对于刘羡而言,他一向认为,从哪里失败,就要从哪里站起来。可巨人一死,自己反而没有了挑战的对象,这让他颇有些遗憾。
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他来到夏阳,其实也并不想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说降。
但他又深刻地明白,不同的群体,可以接受的话语是不同的。面对马贼这个群体,只凭借着官威和真诚,恐怕还不足以赢得他们的信服,武力上的强势,才是他们可以接受的结果。就像当年诸葛亮降服孟获一样。
只不过诸葛亮降服孟获是通过大军和会战,而刘羡现在却一无所有,他只能用自己的剑术,来进行说服,哪怕自己用的是左手剑。
而对于孙熹而言,这次比斗也是未曾预料的。他回想这一夜的会面,自己被刘羡打了个措手不及,没有在见面就拒绝县长,导致自己处处都陷入被动,以致于刘羡眼下提出比斗的请求后,他根本不可能拒绝。
若是拒绝,很容易被手下看成是畏惧与示弱,这是马贼们万万不能接受的。即使表面上可能什么都没有发生,但只要刘羡在暗地里进行招揽,恐怕要不了多久,龙门贼就会分崩离析。
所以孙熹只能接受。
马贼的比斗,不用太挑地方,就在这龙门山营的大堂里,也不会太讲究什么安全,两人都不披甲,各自手持自己的兵器,也没有约定什么输赢的具体条件,都是双方自己看着来。
孙熹用的是一把他惯用的环首刀,原本是一名董氏子弟的佩刀,被他抢来用的,这把刀质地坚硬,刀锋锋利,是由百年前,夏阳还设有铁官时打造的。
环首刀的样式与后世熟知的宽刃大刀不同,它刀身纤细修长,直身,长刃,多达三尺以上,与汉剑的外表差异,多在有无刀背刀茎,是否有环首而已。实际上用法与汉剑并无多大差别,仍然可以刺击。所以在此时,世人还习惯将刀剑并称。
刘羡用的昭武剑则是典型的四面汉剑,剑长四尺三寸(1.1m),宽不到两寸,且装饰精美,刻有文字,按照习俗来说,这样名贵的剑一般是用作礼器,毕竟损坏了很难修复。但这把剑作为名将段颎的配剑,是用当时最好的百炼精铁制成的,使得这柄剑坚硬又不失柔韧,一直是刘羡无可替代的第一利器。
随着众人四散,将堂中的桌案都移开,场地顿时显得开阔和平静。而周围的人们也紧张地注视着,看两人分别持兵器在场中立定,相互对视。
刘羡左手持剑,在离孙熹十步的距离停下,而后向孙熹点头说:“孙首领,请多指教。”
而孙熹打量刘羡持剑的姿势,也面色严肃,他原本对刘羡带有一定的轻视,但此刻看刘羡的姿势,就明白他是一个久习剑术的练家子,此时也不敢再有轻视,于是缓缓持刀而立,郑重躬身说:“刀剑无眼,还请县君小心。”
这句话说完,便是比斗正式开始了。
因为比斗并不正式,所以没有人发令,两边各自摆了个剑势之后,就冷眼去打量对方。
孙熹摆了个非常常见的中段持刀式,并不打算先进攻,纵然此时他自认为已足够重视刘羡,但他还是下意识的认为,自己会比对方更强。所以他静静地注视刘羡,打算让刘羡先动,然后后发制人。
然而令他没料到的是,刘羡竟然用的是左手倚剑式,这种持剑,左手臂内旋,手心向后握住剑柄,掌心贴剑格持握,使剑身平面贴靠小臂,垂立于左臂后。
这种持剑法,也是后发制人的手段,因为可以隐藏自身的剑路,但同时也会让中门大开,只有通过脚步来躲避对方的进攻。一般来说,也是只有认为对方的实力弱于自己,才会如此持剑。
这不禁令孙熹有些啼笑皆非,心想:这个年轻人真是好大的傲气!
既然他不愿意出手,那我就让他涨涨教训。
孙熹手持环首刀缓步逼近,而刘羡则依旧背剑而行,与他缓缓绕圈,眼神风轻云淡,似乎全然没把孙熹放在眼里。
孙熹稍稍犹豫了一下,但他还是自恃武力,不相信会输给一个年轻人,当即一个滑步前冲就扑了上去。挺刀直砍刘羡的脸面,速度快如闪电,声势猛若凶虎。而到了刘羡面前时,他却毫无征兆的一顿。
他自信这一击刘羡是接不下的,同时又不太想对刘羡下死手,所以还是想着手下留情,打一些虚招摸摸刘羡的底,而后混一混了事。
但出乎他意料,他以为这势在必得的一招,在刘羡的眼中看来,却分外缓慢,他依然不出剑,仅仅是脚步向侧面走了一个三角步,就极为自然地越过了孙熹的视野,手中的剑势根本不变,孙熹的打算就扑了个空。
战术计划的遇挫,让孙熹稍感挫折,但他也是久经比斗之人,既然骗不出刘羡的剑势,他也没有借势硬冲,而是跟着一个三角步,试图用更快的速度拐到刘羡的身后,用环首刀从斜侧面去削刘羡握剑的左手。
这还是留情的做法,若是真下死手,应该去攻击人没有防备的一面才是。刘羡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他心想:若不露两手,可能还是会被对方轻视,既然如此,还是实打实地碰上两招吧。
于是他这次也不再闪避,而是实打实地反手去迎击。孙熹见状一喜,立刻加重了手腕的力度,试图在这一击之下,就将刘羡手中的昭武剑给震飞。
然而出乎他意料,刘羡的剑似乎是有灵性一般,仅仅是一个抖手,倒握着的昭武剑在手心划过一道弧线,刘羡瞬间就改成了螺手持剑式。
刘羡并不是要与孙熹对砍,他下定决心,要一击就震撼孙熹,因此剑锋如同一只银燕般飞入刀光中,却并未发出碰撞声,而是好似没有自己的力量般,随着刀身在空中旋转。
孙熹见状大惊,这是剑术中极难使出又极为著名的绞剑。用剑者需要完全识破对敌者的剑路,然后用剑身插入到敌方的剑路中,以刀剑相交处为较力点,直接通过腕力来改变对方砍杀的方向,然后将化劈砍为单纯的对绞。
对绞看起来非常简单,不过是两个人相互翻腕,让刀剑一起对绞转圈罢了。但是实际上,这非常难控制。因为无论是环首刀还是汉剑,剑身都过于修长,这种形制导致剑身的重心极其难以把握,入门非常难,一剑下去,很难将气力合适地挥出。所以后世才逐渐淘汰了这种刀剑,改用宽刃曲身的大刀。
但相应的,如果真的练到了人剑合一、如指臂使的水平,这种刀剑的上限又非常之高,刘羡使用绞剑,就是想单纯利用自己对剑术的熟练,打乱孙熹对刀身的掌控,最后抢得进攻的先机。
孙熹虽然和相当多的人比试,但这样的剑法,还是第一次见到。他第一反应是想抽刀回去,但是他退一步,刘羡就进一步,他进一步,刘羡又退一步,根本无法分开。
而他也知道,刀剑纠缠的如此之紧,一旦贸然抽刀,很可能会露出极大的空档,为刘羡一剑刺败。所以在此情形下,无论他愿与不愿,也只能跟着刘羡来回绞剑。
这一下可谓是完全落入了刘羡的节奏。他左手翻腕越来越快,通过剑身,他几乎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对方的力道已经开始散乱,快跟不上自己的节奏了,只要再加快半分,就有可能绞飞对方的环首刀。
可刘羡偏偏在这个时候又放慢速度,将绞剑的速度降了下来。孙熹顿时大松了一口气,等手中的刀柄逐渐抓稳后,他终于将环首刀抽身出来,连着向后退出数步后,这才算立定身子,重整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