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徐光启闻言,虽极其不满,也只好恳请:“李之藻与国有功,陛下应当予以追封嘉奖。”
“追文渊阁大学士,还有什么要求?”皇帝几乎紧追着立即同意。
徐光启愕然抬起头看着这个熟悉的皇帝。
他恍惚有一种感觉,这不是那个仁慈到令他们这些文臣振奋的皇帝,这是将文臣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太宗皇帝临朝。
于是又试探道:“敦煌郡王北伐……”
“徐阁老看起来是不认可朕这个皇帝,故以诏令当儿戏。罢了,诏,加武烈王晋阳郡王。”皇帝目光幽冷,转而诏令司礼监,“不必内阁外廷签署,此朕天子诏令。好叫天下人知道,此乃重武烈权柄,非酬功。”
徐光启面如死灰,低着头终于认识到了一个事实。
今上已经在用皇权代替外廷权力,他已经连外廷联名签署诏书的面子工程也不做了。
可这个时候外廷敢反对么?
辽东兵团已经形成,只要他们不在战场上失败,江南士林就不敢在南都图谋另立新帝。
前日跨江铁桥盏茶功夫修建出来,这对整个江南都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威压。
如今,皇帝以他徐阁老故意之失又加武烈一个郡王爵位,这是压着内阁的脸在南都地面上摩擦。
他消停了,首辅次辅不敢寻衅,杨鹤岂能成事?
遂诏令一下,唐通等总兵官全部斩首,家产由厂卫抄没。
好的一点是,因李征极其反感,皇帝此次并没有将诸将家眷没入教坊司为奴,只命厂卫监控,使之“劳动改造”而已。
而武烈加王爵之事,朝野内外虽并无几个人赞同,可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对。
加之祖大寿吴襄二将得特招隆恩不予重罚,短期内他们不敢也无法与外廷勾结以为承平顺义二侯臂膀。
这次大朝,皇帝先旗开得胜。
而且是大胜。
皇帝又问胡应台:“兵部还有奏章?南征之事可有什么高见?”
胡应该心想,武烈王又加封晋阳郡王,那便是三个郡王爵,若算战功,恐怕要全部进封亲王。
这已经够超规格了,那南征大军就应该得胜,到时候以南征大军挟制辽东那群虎狼之师,中枢才能安稳,二圣才可以居中掌控大局。
遂不再给南征大军找茬,顿首道:“南征之事臣并不知端倪,无本可奏。”
“臣通政司左通政贾政有本奏上。”胡应台话音方落,贾政出班启奏。
皇帝一乐,杨鹤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