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海选”!!!
刘小涛擅长体能项目,以前在连队时,他就是五公里武装越野跑得最快的,而且一直保持着纪录。
这次比赛,主办方给参赛队伍准备的装备,比他们平时训练时用的还要重20斤。
刘小涛对队员们说,无论如何都得咬牙挺住,争取跑到最棒的成绩。
哨声一响,刘小涛涛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他快速瞅了一眼组委会给的地图,心里默默记下所有标记点,然后把地图折好收起来,这样能快点跑。
17分46秒眨眼就过去了,刘小涛涛第一个跑到了终点。
等刘小涛冲过终点六分钟后,第二名选手才到,这么大的差距让组委会开始怀疑刘小涛是不是用了不正当手段,所以他们提出要检查一下他的比赛装备。
刘小涛很严肃地对组委会说,要是他的装备没毛病,那组委会就得给“兔子”队赔个不是。
不信邪分组委会,立即开始调查非得证明刘小涛作弊不可。
结果装备经过组委会的检查,重量一点没差,看来“兔子”队长刘小涛的好成绩是实打实靠本事赢来的。
比赛结束后,组委会在所有队伍前,向刘小涛和“兔子”队诚恳致歉,并且把6.5公里武装越野的金牌颁发给了“兔子”队。
在接下来的项目中,刘小涛带领的“兔子”队一直保持在第二或第三的位置。
完成13个项目后,“兔子”队凭借8个项目夺得单项第一的好成绩,赢得了安德鲁国际特种兵竞赛第届的桂冠。
斯洛国媒体事后报道称:“'兔子'特种兵的表现太让人惊叹了!”
“这群'兔子'牛逼!!!”
刘小涛他们一行人回国后,西南大区给了他们大大的赞扬,每个人都得到了一枚军功章。
战士张金称一回连队就当上了排长,他带的排在全营里,无论是训练还是日常生活管理,都是大家公认的榜样。
尽管刘小涛每天都忙着带兵训练,但他自己的锻炼也没耽误。
后来在大区每年举办的联合训练比赛中,只要刘小涛一出手,他就成了大家公认的夺冠热门。
一年一度的“黑豹特种大队”新队员“海选”即将拉开帷幕,紧张的氛围在军营中悄然弥漫。
“黑豹大队”作为一支全天候战备部队,始终处于高度警戒状态,随时准备迎接战斗的召唤。
每一位军人心中,成为“黑豹”的一员都是无上的荣耀,然而,这条通往巅峰的道路却异常艰难。
在这里,宁缺毋滥的原则使得选拔标准极为严苛,只有最优秀、最坚韧的战士才能脱颖而出,实现这一终极梦想。
作为这支精锐部队的军事主官,刘武肩负着巨大的责任。
近期,他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选拔工作中,甚至无暇顾及家庭。
他不仅要统筹全局,确保选拔过程的公平与公正,还要亲自参与每一个细节,从体能测试到心理评估,力求为部队挑选出最具潜力的新鲜血液。
“黑豹特种大队”的新成员选拔面向整个大区,竞争异常激烈。
这数十万优秀军人中,最终每年仅有几十人能够获得这份殊荣。
每一次选拔都是一场严酷的考验,只有那些在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上都达到顶峰的战士,才能通过层层筛选,成为“黑豹”的一员。
这支队伍不仅代表着军中的顶尖战力,更是每一位热血男儿心中不灭的梦想与追求。
相比以往的新队员选拔,今年的“黑豹选拔”,黑豹领导班子们却玩了一个新的样。
一天内,老兰接了100多个电话。
虽然事先有心理准备,这位“黑豹特种大队”组织干事还是直呼“没想到”。
“黑豹特战部队广揽精英,邀你一起加入,凡符合基本条件的战友均可自愿报名。”
93年1月20日,“黑豹特种大队”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一则在大区内部选调特战队员的公告。
公告的末尾,附上了组织干事老兰办公室的电话号码。
这则公告一出,官兵们便相互转告:黑豹大队又要“海选”了!
“没错,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报名”“是的,不需要营连推荐”“通过淘汰选拔后就会下达兵员调动命令”老兰不断地解释着。
……尽管来电咨询的内容大都明晰地写在报名须知上,但大家第一次看到选拔公告,心中还是不免有些疑惑。
这段时间,尽管对着电话说得唇焦口燥、声音沙哑,但战友们高涨的热情让老兰难掩兴奋:“从‘海选’引起的反响看,我们这次干对了。”
正在西南大区“黑豹特种大队”里调研采访,军报记者武雷看到了这则“海选”公告。
不到400字的“选调指南”上,列出了报名所需的基本条件。
看到这些条件,军报记者武雷不禁心生疑虑:“都说特战队员是‘尖刀上的刀尖’,这些标准是否过于简单了?”
“我们有过同样的顾虑。”大队长刘武严肃地告诉记者,在确定报名标准的时候,他们曾举棋不定;
不知道应该设置一个什么样的“门槛”——标准太高,怕符合者寥寥无几;标准太低,又怕招来的差距大。
“其实,标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重要。”
在讨论中,大队参谋长何秋道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过去特战基础训练所淘汰的士兵中,不少人的考核标准甚至可以达到优秀。他们退出的原因,往往是吃不了特种兵的这份“苦”。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并非要招募现成的特战队员,而是要招揽一批想要成为特种兵的‘种子’。”
经过反复斟酌,刘武与他的大队领导班子们终于统一意见:就按照成为一名特战队员最基本的标准,设定报名条件。
对照最终发布的公告,刘武向记者逐条解释了每项标准的含义:自愿服役至下一个军衔级别,是为了保证特战岗位兵员结构长期稳定;
无训练伤病史、心理疾病史和恐高症,是基于遂行特种作战任务的需要;
而身高、学历要求,则是出于能够操作部分武器装备考虑;
至于基础体能成绩,考虑到特战队员的训练强度,故将标准设定为步兵专业考核“优秀”分数线。
“对于训练尖子而言,想要满足这些标准并不难。”刘武话锋一转,“但这并不意味着成为我们黑豹的一名特战队员很容易。”
正说着,刘武向记者武雷展示了80名入围者将要参加的“猎人集训”方案。
在接下来1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些从未经历过特战专业训练的战友们将要完成40余项课目训练,其中包括极限体能、极限生存、极限心理等诸多极限训练内容。
“无法完成训练,淘汰!考核不合格,淘汰!意志薄弱,淘汰!”大队长刘武说,“猎人集训”是特种兵培养周期中淘汰率最高的一个环节,想成为一名特战队员必须迈过这道坎。
以往总会有人因受不了种种训练之苦,而选择放弃。
“你认为在这次集训中,会不会有人中途退出?”面对记者武雷的发问,刘武皱着眉头思索了几秒,随后大手一挥:“应该没有。不,肯定没有!”
“如此有信心?”武雷问。
“我们拭目以待!”刘武斩钉截铁地说道。
培养一名特战队员有多难?参谋长何秋很有发言权。
“没有谁生来就是特种兵。”何秋告诉记者武雷,特战岗位对官兵的体能、技能、智能综合要求极高。
分配到“黑豹”特战大队的新兵需要先在训练营接受特战基础训练,通过一系列极为严苛的考核后,才能被编入特战大队。
“这个过程至少需要2年时间,最后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新兵能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特战队员。”
对此,大队参谋长何秋打了一个比方,“这就好比给你一块矿石,你要一点点冶炼,才能把它锻造成一把锋利的尖刀。”
特战队员培养周期长、产出少所带来的问题显而易见——特战岗位长期存在人才缺口。
为填补这一缺口,“黑豹”此前的做法是“掐尖”:即协调友邻单位推荐选送军事基础素质拔尖的士兵,经大区机关批准后调动补充到特战大队。
“这就好比等别人炼出‘好钢’后,我们直接拿来做‘刀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