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8章 “黑豹” “黑豹”!!!(1 / 2)笔下宝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8章 “黑豹” “黑豹”!!!

自打上任起,刘之野便立即着手推动燕大区的现代化改革。

他提出要以科技为引领,全面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

还组织多次燕大区高级会议,邀请军队科研单位的专家们参与,

共同讨论军队装备升级的优先事项,同时引进国外先进军事技术进行对标研究。

刘之野特别关注基层部队的现代化装备问题。

他多次到各地部队视察,听取官兵对装备使用情况的反馈。

针对基层反映的一些装备落后问题,他直接推动相关部门加快研发和采购步伐,以提高基层战斗力。

刘之野还强调训练方式的革新,要求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尤其是针对新装备的使用进行全面培训。

在任内,他还大力推动燕大区的制度化建设,加强对各级军官的管理培训。

他提倡从制度上保障军队的高效运作,要求各级指挥官遵守严格的工作流程和纪律。

还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军校建设,为军队储备更多优秀的指挥人才。

对部队狠抓严管,刘之野对子女的教育也不放松。

刘之野一直对家庭教育非常严厉,不让子女沾染半点特…影子。

他的两个儿子和女儿刘淑贤,刘文和刘武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严格管教下,

尤其是刘武,他进入军队后,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从基层干起。

刘之野从未给他任何特殊照顾,每当有人试图因为刘武的身份给予方便,刘之野总是果断拒绝。

刘武在部队里的一切升迁,都是靠能力和业绩说话,

他能从一名学员成长为排长,再到中队长,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当时l山战事吃紧,刘武所在的“黑豹突击队”接到了紧急任务,要前往l山防线,执行一项高风险的对敌作战任务。

出发前,刘武难得回到家中,想和父亲见上一面。

面对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兵,他斟酌了一番,开口说:“爸,也可能我就不能尽孝了。”

话音刚落,刘之野的脸色顿时变了,他语气严厉地训斥道:“你们这个小仗算什么呀,跟我们过去战争年代能比吗?你一个当中队长长的怎么能有这种情绪?”

这一番训斥直接把刘武的情绪压了回去,他站在那一动不动,没敢再辩解。

刘之野接着说:“作为军人,战场是职责所在,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先想着怎么把任务完成好。”

刘武听完后向父亲敬了一个军礼,然后便匆匆赶回部队。

在两山轮战期间,我军一共组成15支侦察大队先后参与到l山、都阴山作战中,战绩辉煌。

其中钟兴国率领的“黑豹突击”大队进入战区后,直属前指指挥。

参战过程中更是屡立奇功,成为15支侦察大队中的佼佼者,令全军刮目相看。

目前“黑豹突击”大队一共编成5个中队,主要侦察作战任务是:侦察捕俘,查明情况;巡逻警戒,防敌军袭扰。

从而保证l山、都阴山主战场翼侧安全。

如今“黑豹”大队主要部署于都阴山当面,西起八布河,东至边境3段11号界碑约100余公里地段。

大队部设在杨万乡。

敌军在此地埋设了大量的地雷,植被较少,遮挡物稀疏,并不利于侦察作战。

为扩大战果,经前指决定:跨出原定范围,适时寻找合适时机主动出击。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钟兴国作为指挥官深知掌握敌情自然是侦察任务的重中之重。

此次“黑豹突击队”主要目的是了解敌军作战部署,以及炮兵分布。

为分工明确,“黑豹突击”大队设立了指挥部、政工、后勤以及通信、运输分队。

此次,“黑豹突击”大队扩编共767人,一共编制5个侦察中队,

其中1中队115人,2中队最多145人,3中队125人,4中队129人,5中队140人。

位保障在l山方向对敌自卫还击作战主战场以及侧翼战场的安全,

“黑豹突击队”按照总部的指示,先后4个中队进入普弄、甭、林、蓬地区作战。

这里群山环绕,黑豹大队想要摸清楚敌情,自然需要借助大量的遮蔽物来隐藏自己。

对战士们来说,这里没有适合的条件。

条件不适合,战士们就自己创造条件。

按照前指的指挥,“黑豹”大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摸索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慎重作战。

这也是“黑豹”大队作战中需要考虑的一方面。

为扩大战果,将两山轮战推向高潮。

整个作战过程,军前指一共规划了5个阶段。

从去年5月中旬直至今年4月,完成五个阶段的作战目的。

在这一期间,“黑豹突击队”大队战果成绩斐然,抵近观察5000余人次,渗透侦察150组次,设伏3万余人次。

期间共俘虏敌军98名,击毙敌军443名,击伤三百名。

另外,还击毁敌军驻兵点21个,攻占敌军班防御阵地5个等,而“黑豹”大队牺牲13人,伤40人。

如此战果,显然在两山轮战期间,“黑豹突击队”不仅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而且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5个中队均荣立集体功。

其中作刘武的第二中队被授予“英雄侦察中队”称号。

而个人获得荣誉情况也是数不胜数,其中,全大队共有26人荣立一等功、185人荣立二等功、450余人荣立三等功。

作战一年,“黑豹突击队”超600人立功表彰。

而其中这些英雄们无畏的作战精神以及表现,令人肃然起敬。

刘武的二中队是前一战后重组的,由前线所属各部精锐侦察兵组成,共有140名特种兵。

其中,于3月19日的“黑豹”二中队伏击37洞北侧的捕俘战斗无疑是最精彩的。

37洞位于马崩乡当面,距离边境800米,敌方4号公路从37洞南侧经过,距离苗皇帝山2.5公里。

敌军为确保苗皇帝山翼侧和4号公路安全,在37洞和隆周边各自驻有1个连的兵力。

春节过后,敌军再次增派1个连队兵力到这里。

3月17日晚,二中队从163高地观察所附近发现,敌军方向5辆汽车沿4号公路先后进入37洞。

彼时,敌军方面并无大量士兵出现。

第二日,二中队的侦察员发现,几批敌军未携带武器,到距离我方观察所500米水井处挑水、伐木,加修工事。

显然,敌军这是要有大动作。

“黑豹突击大队”队长钟兴国认为,这很可能是敌军要向37洞增兵的信号。

于是下令,趁敌军立足未稳之际,实施伏击捕俘战术。

钟兴国将二中队编为5个组,捕俘组由10人组成,中队长刘武担任组长,秘密潜伏进入水井附近,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组织捕俘。

另外,一旁接应的由8人组成另一个小组,副连长孙新春任组长,负责接应刘武小组。

火力组由20名侦察员组成,部署于东北无名高地,主要是压制162高地和垭口方向的敌人,并阻击后方尾追敌人。

其他的则由大队长钟兴国指挥。部署好一切之后,各小组侦察兵整装待发。

为了趁着敌人不备,给敌军致命一击,二中队选择攻击的时间为晚上24时。

这会儿,天空之中已经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

侦察伏击群开始从马崩冒雨出发,接近19日凌晨4时,才到达163高地北侧无名高地。

经过一圈的观察,刘武发现水井附近有很多的乱石林立,这里非常适合的隐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