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流渐起(2 / 2)念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杨不留似乎食欲不振,不怎么伸筷子夹菜吃饭,诸允爅把包子挪到她跟前,转而把那碗快被她戳成蜂窝煤的白饭扯到自己跟前,若有所思地挑了一口,“所以父皇并未当真让大理寺彻查到底,而是想借此机会让秦守之知趣……”

杨不留一动不动地盯着诸允爅捧在手上的饭碗,意识到他这行云流水得太过自然时饭已经被他扒下去半碗,她无奈地咬了口包子,缓声道,“不止。皇上若是只想敲打秦守之,没必要在朝会上这般旁敲侧击,此举八成是想让诸位大臣拎拎清楚,各自为党,于权谋而言无可厚非,可朝堂上下理应清楚,他们手里的权,究竟是谁给他们的。”

杨不留食不知味的咀嚼了两下,又道,“至于大理寺中途被撤掉调查的权力,或许是皇上别有打算也不一定。殿下之前不是还说,飞雁署得东宫之令暗中调查赵谦来死因,玄衣卫却并未从中干预么。”

“不爱吃的话,我带你出去?”诸允爅拿手背贴了贴杨不留的额头,触了一手冰凉稍稍放心,见杨不留摆手回绝才顺着她的话说道,“户部彻查贪腐案没能拿捏住秦守之的证据,皇长兄追查实属分内之事,只不过父皇不闻不问的态度同以往有些不同。我记得温大哥早朝前还提过一句,年关前三地战报呈禀朝堂时,太子为两事开口惹得父皇当时就动了怒。”

杨不留脱口而出,“一为西北,二为北境。”

诸允爅隐忍的长吁一口气,“皇姐在西北受辱,皇长兄又为我重回镇虎军进了谏言……这是挑了两根硬刺扎在父皇的心上。”

时逢战事,洪光皇帝被边境纷争和多疑多虑来去撕扯。太子的谏言无错,可却无疑是在洪光皇帝挣扎的伤口上猛撒了一把盐一旦太子意见与他相左,皇帝的疑心病就会忍不住分出些许落在他的身上,良久难祛。

杨不留没吭声,眉间不自觉的蹙起,一脸愁云惨淡的叹气。

诸允爅不解,“怎么了?”

杨不留仍旧皱着眉摇头,不太确定地咋舌道,“不知道,就是觉得太子殿下追查此案有些不妙。”

诸允爅心中略有同感,不过他的直觉多半归结于身处行伍时察觉异样的警惕,他舔了舔唇角,“怎么说?”

杨不留本意不想多言,可架不住肃王殿下火急火燎地盯着她看,末了只得妥协,“我也只是凭空猜测,毫无根据的,殿下不妨做个参考。”

目前而言,抛开洪光皇帝对于朝堂结党的暗中掌控,朝堂之上,从表面上来看,暂且以三人为首:太子掌持户部、礼部昭王则结有刑部、工部吏部在秦守之的掌控之中,兵部未参与党争,保持中立的态度。

然而实际上,刑部与大理寺、都察院仍旧以从属皇帝为主,户部因掌控财政事关国势根本,太子和温尚书费尽心思提拔了不少寒门纯臣,算不得纯粹的一党一伍而这些尚且没能紧抱一团的党争之下,可以动一动手脚的吏部……至始至终,都在秦守之的掌控之下。

诸允爅咬了下牙关,压着嗓子道,“你怀疑秦守之……有谋逆之心?”

杨不留意味深长地看了诸允爅一眼,未置可否,“姑且只能说,他是有这个能力的。故而,皇上纵容东宫暗查此案,实际上也是为留一个后手。可现如今的关键是,太子殿下能不能把这案子查的干脆利落。如若证据确凿皆大欢喜,如若打草惊蛇,只怕会被秦守之反咬一口。”

诸允爅其实一直以来对此间争夺暗斗不屑一顾,甚至即便可以揣度,却仍旧不解这权势此起彼伏究竟有何好处,“太子与秦守之,与秦家,日后也会是君臣秦守之想动摇太子,对他有何益处?父皇早早就立储,准允太子入主东宫,又怎么会听信秦守之的片面之词?”

杨不留冷笑,心道,殿下拼了命的在东海和北境驻守,到头来,皇帝不还是心生猜忌想要革除殿下的兵权吗?

不过这话太伤人,在她肚子里滚了一圈儿就沉了底,只道,“太子的头衔只会是枷锁,不会是免罪金牌。况且太子殿下昨日才让嘉平王对殿下示好,不管是为修复兄弟情义还是另有所图,这些落在皇上眼里都不是什么好兆头。”

方才说起交付兵符帅印时,杨不留便留意到肃王殿下空荡荡的腰间,饶有兴致的打趣道,“皇上让殿下去东宫拜会,殿下不是也没去吗?还落了个哑谜在那儿。”

诸允爅知道瞒不过她,笑着叹了口气。

皇帝几番朝堂施压,秦守之若是当真肯自此金盆洗手不揽权势才是天大的怪事。此时太子的意图一旦招摇过市,秦守之可还会默不作声听之任之?

诸允爅几乎可以确信,那个能逼得温仲宾把肃王一脚踹到东海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绝不会就此停手作罢。

洪光皇帝如今正在缓步走向迟暮,如若太子循例继位,秦氏一党必不得善终昭王曾在北直隶带兵,朝中威势不差于太子,又有军中旧部,亦不屑与秦党为伍肃王更甭提了,想当年恨不得直接拿刀抹了秦守之的脖子至于宪王……

宪王。

诸允爅险些把他这个已经开府建衙的皇弟忘在脑后。

“宪王背靠着秦守之这座大山,父皇会心甘情愿的委以重任吗?”

杨不留耸了耸肩,又把话扯回到茶楼,“我今日追着陆阳不放,其实是因着他在茶楼里嚷嚷着泗水汛期将至。殿下刚交了兵符帅印禁足反省,如今朝堂又是这么个人人自危的局面……殿下觉得,皇上会派谁前去主事?”

今日习武,嘉平王难得没见着东宫来人催促,实打实地扎了半天的马步,时至日落晚膳时分,方才从武场折返东宫。

一日未见王兄的小团子等得着急,坐在东宫门前,远远瞧见那劲装打扮的少年一路小跑回来,便匆匆忙忙的扑过去求抱,小少年也不吝啬疼惜,把弟弟搂起来“吧唧”亲了一口,抱到凌云殿歇着。

小团子衣服蹭得凌乱,胸前微微有点儿硌手诸熙当下心生疑惑,在小不点儿前襟儿里摸索,小团子以为他在挠他痒痒,夸张的学着在画册里见过的动作左闪右躲。

一枚墨玉便在混乱间霎时划落,“当楞”一声砸在殿内的薄毯上。

诸熙一时没反应过来,盯着地毯上那枚玉坠愣住了,良久恍然,猛地放下煦儿捡起来揣着,抬手招来殿外候着的宫女,清了清嗓子,低声问她,“今日煦儿可是碰见什么人了?”

宫女微微颔首,“肃王殿下从这儿经过,逗了小殿下一会儿。”

诸熙低头看向提起三皇叔就兴高采烈的煦儿,沉默了片刻,又问道,“三皇叔可曾给过煦儿甚么物件儿扔着玩儿的吗?”

宫女不解,照实答道,“未曾。”

诸熙松了口气,点点头,把箍着他大腿的煦儿重新捞起来抱着,转而道,“父王在寝殿吗?我带着煦儿去请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