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章 (2)(2 / 2)HX天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顾撷冈赞赏道:“文昌老兄,你分析得很有道理。我们继续看顾鼎臣在下面的入手、起股这二段中是如何阐述这个中心思想的。”

尧之明峻德以至于和万邦,舜之徵五典以至于叙百揆,禹之敷率

常,汤之绥猷修纪,文武之迪彝伦建皇极,至若精一执中之授受,典

礼损益之因革,此帝王之道也。是道也,大公而至正,尽善而尽美,

不狃于功利之好,不牵于诈力之私,小自于一身而冒于六合之在,近

自于日用,而放乎四海之远,造端于愚夫妇所能,而极于天地化育之

所不能,尽实行之,万世而无弊者也。尧之历象授进,垂衣制器。舜

之封山浚川,颁瑞考绩。禹之慎财赋,治典则。汤之懋功赏,制官刑。

文、武之奠丽陈教,列爵分土,至若封建井田之制,学校征伐之典,

此帝王之法也。是法也,详为之虑,曲为之防,本诸身,征诸庶民,

法乎天时,因乎地利,合于人情,宜于土俗,当百世守之而弗者也。

道以立其体,而法于善其用,致治之盛。万世如见,有由然矣。

文昌君说:“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顾鼎臣对尧、舜、禹、汤和周文王、周武王这些古代帝王的立国之道,治国之法,非常赞赏。他认为立国之道必须大公而至正,尽善尽美,不狃于功利之好,不牵于诈力之私,也就是说立国之道必须大公无私,公平正义,不急功近利,不贪图一己私利,努力做到尽善尽美。治国之法应该法乎天时,因乎地利,合于人情,宜于土俗,也就是说治国之法应该做到合乎天时、地利、人情和风土习俗,也就是人性化地立法、执法。最重要的是道以立其体,而法于善其用,也就是要从国家体制的层面上治理国家,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治理国家,这种治国理念和策略对现代国家的管理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十六世纪的顾鼎臣能够提出如此超前意识的治理国家的策略,非常难能可贵,可惜明朝的弘治皇帝并没有采纳顾鼎臣的安邦定国之策。我们继续往下看他的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写得怎样?”

自是以降,若汉、唐、宋贤明之君创业于前,守成于后,其道与法

固出于帝王。然徒窃夫秕糠至似而无其实,得夫糟粕之浅而失其真,虽

有事功,不过小补,其孰能与于古哉?圣策继及乎此,臣有以知陛下陋

汉、唐、宋于下风。而有所不为矣,臣请摭诸史册而陈其概,可乎?

汉高祖之豁达大度,孝文之清净玄默,唐太宗之聪明英武,玄宗之

好贤乐善,宋太祖之严重孝友,仁宗之温恭节俭。于道似有得矣。然而

杂霸术、尚黄老,大纲不正,闭门惭德,仁厚有余,刚明不足,非帝王

之所谓道也。汉之着律令,定税赋,唐之租膺调、府卫兵,宋之序资格、

严科禁,其法似亦善矣。然而不事诗、书,礼文多阙,矜骋矜大之

心,极奢侈之欲,声容盛而武备衰,议论多而成功少,非帝王王之所谓

法也。盖斯道既微,法亦随变,治效之成,终不古若,何足疑乎?

顾撷冈说:“顾鼎臣在这两段文字中,把古为今用的要则说得非常明白,前一段说学习汉、唐、宋贤明之君创业之道,不能学其秕糠至似而无其实,不能取其糟粕之浅而失其真,也就是说学习汉、唐、宋贤明之君必须去其秕糠糟粕,而取其实质和真实的东西。后一段总结了汉、唐、宋贤明之君创业时的圣策要义和治理政绩,同时也指出了杂霸术、尚黄老,大纲不正,闭门惭德,仁厚有余,刚明不足和极奢侈之欲,声容盛而武备衰,议论多而成功少等等致命弊病,以至于道既微,法亦随变,治理成效怎么能赶超古代贤明之君呢?。顾鼎臣高屋建瓴,辩明是否,分析研究得非常透彻,令人信服。”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