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改革第一步(1 / 2)飞天缆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你是说?”

“不行!”

景熙皇帝摇摇头:“明国远而罗刹近,不足以持。”

岳文宾道:“只要明廷有意,仅仅是西北六国,就足以让形势逆转了。”

“我国兵马不缺,唯独缺乏火枪与火炮,如今泰半依赖于罗刹人,受制于人,才屡次被威胁。”

“只求一定的火枪火炮,以罗刹国目前之不稳,我大清必然大有可为!”

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沙俄百万大军被英、法、奥(奥斯曼)联军击溃,一时间名誉扫地,国内矛盾突出,沙皇都被迫自杀。

亚历山大二世上位后被迫进行改革,解放奴隶,还缓解社会矛盾的同时,却又让贵族不满。

这时候的沙俄是最不稳固的时候。

只有有枪有炮有火药,独立出去并无可能。

景熙皇帝点点头,又叹道:“我大清实力雄厚,唯独火器与人口不旺。”

“火器仍可补救,但八旗人口却难补齐……”

在抵达里海后,满清将汉八旗、满八旗,蒙八旗组合为满八旗,而沿路席卷的哈萨克、土尔扈特部等游牧人为蒙八旗。

以及大量的哥萨克八旗。

昔日,满清可是把沙俄打得满头包,被迫和谈的主。

称霸里海百余年,凡百余城,臣服的部落数以百计,影响的区域达到了上百万平方公里。

在里海,就连奥斯曼人都得低上一头。

为了提高凝聚力,满清对内说汉话,识汉字,穿着蒙、汉,满结合的衣裳,留着发辫或者长发,怪异而又奇特。

在整个中亚和东欧地区独树一帜。

就连昔日拿破仑西征,都派遣使臣来联系满清,想要结盟对付沙俄。

可惜,时境过迁,满清已经大不如前了。

但人口基数低,又没有补充,在沙俄持续多年打压下,不得不签下城下之盟,成为了雇佣军团。

火器还能靠里海走私,从奥斯曼获取,但人口又能去哪搞呢?

“大清的出路在哪?”景熙皇帝叹了口气。

“陛下,只有与东边达成和解,我们才有余力来应付罗刹人!”

岳文宾沉声道:“腹背受敌可不行。”

“没有一定的条件,明皇会同意?”

景熙颇有几分不信。

“为大清计,只能委屈求全。”

岳文宾谨慎地看了眼景熙皇帝,低声道:“可如日本,朝鲜,缅甸一般,为外藩!”

“外藩?”景熙皇帝满脸诧异。

“明之外藩,无有压榨,更无欺凌,只有礼制的束缚,我大清依旧是大清,而不是所谓的雇佣兵。”

景熙皇帝叹了口气:“让我再想想吧!”

就像是大明所不在乎那般,缅甸海战的失败并未被欧洲放在眼里。

或者说,在此时的欧洲,谁没有没被英国人打过?

海军打不过英国人太正常不过。

大明的百万陆军,才是最让人畏惧的。

经过再三思虑后,景熙皇帝还是屈从于现实,决定派人去东方称臣。

无它,压力太大。

沙俄持续的压榨,导致满清人丁稀缺,国力持续的萎缩,最后沦为一个州也是可以想象的。

而正是沙俄的压力,让国内的八旗人心动荡,许多人内外勾结,随时准备推翻他这个皇帝。

为了加强皇权,以及稳固统治,让大明与满清对冲,才是最好的方法。

……

而此时的大明,在经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后,终于恢复了平静。

朱敦汉则开始对大明执政生涯。

他并没有如同魏源那样大刀阔斧地改革,而是另辟蹊径:

增加部门。

也就是人所乐知的增加编制,升官发财。

提到部门,就不得不说一下大明的中央权力机构:内阁—八部、都察院、五军都督府。

内阁总揽一切政务,是皇帝名义上的助手,以及事实上得宰相。

八部,即财部负责收税,民部掌管户籍和土地,而户部则仓储和预算。

兵部负责军队后勤、兵籍;刑部负责司法最高审核;礼部负责科举与外交。

工部负责建设。

吏部负责人事。

相较于前明,户部的权力被一分为三,损失最大。

而阁老们,则负责决策,分部管辖,首辅经常统管户部三部,掌控财政大权。

次辅掌控礼部,负责科举与外交。

其他阁老们则分部而管。

吏部的人事大权,则根据内阁排序的威望进行瓜分。

都察院被世祖改成了检察院。

五军都督府则负责,东南西北中,五大地方军区,即地方的巡防营。

至于京营和边军,则由京营使司衙门管理,由皇帝掌控。

或许在200年前,八个部门就足够管控整个大明的庶务了,但如今看来远远不够。

生产力越发达,这就代表着剩余价值越多,越需要精细管理。

同样也能支持朝廷养更多闲人。

朱敦汉想着顺应时代潮流,进行精细化管理,拆分大部,增加新部。

尤其是从农业时代跨越到工业时代,犹如人长大,就必须换衣服,才能适应下来。

大明也到这个时候了。

时值六月,龚橙从魏国奔走而来,颇为疲倦。

大明借着印度的电报线路,十来天时间就通知到了魏国,奔走两个月,龚橙匆匆而至,走马上任。

了解了皇帝的想法后,他对对于分大部设新部颇为赞同:

“世祖皇帝英明神武,窥探到六部不足,故而析之为八部,如今两百年过去,八部犹嫌不足!”

“臣意,可扩充至十部,乃至于十二部。”

扩部忽然可精细化管理,但对官场来说却是极大的惊喜。

尤其是对龚橙来说,他一介举人,要不是潜邸之臣,怎么可能一步登天成为阁老?

他在朝廷之中人脉稀缺,人事任命,尤其是提拔他人就成了最好的捷径。

“你也这般认为?那便很好!”

朱敦汉对于龚橙无原则的支持自己很满意。

千里迢迢,将他提拔进内阁,不就是因为此等原因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