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沪城厨师协会进行过交流,冯正明和罗晴接下来几天时间里,专门组借了一辆车,开着车把沪城大街小巷几乎都逛了一遍。
在冯正明和罗晴小两口认真逛了沪城大街小巷后。
他们对沪城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
沪城会有比较多的街巷存在。
而且沪城整个城市很大,因此各个城区之间相隔也是比较远,导致不同城区的发展也会有所区别。
所以冯正明和罗晴感觉到,在沪城开餐厅选址更加重要。
尤其是他想要在沪城开干饭铺的分店。
不仅仅只是要选择交通便利,整体上四通八达的地方。
关键是需要选择一些,更方便一些外地来沪城人去的地方。
这方面冯正明和罗晴通过一番观察。
两人甚至联系一些在沪城工作的齐鲁人士,最终是决定选择在一个外来人和本地人混居,有着一定交叉的路段开干饭铺分店。
冯正明和罗晴相中的路段,也有着不少各式各样外地的小吃店和餐馆。
并且距离本地的一处较大的农贸市场也是并不算远。
冯正明除了这一处,算是齐鲁在沪城一些人推荐的地方外。
他自己也寻觅了一处开分店的地方。
冯正明自己选择的地方,是一个很繁华的路段。
而且这里是建成通车不久地铁途径的一个重要站点。
选择在这里,冯正明也是经过了一番详细观察。
首先是地铁途经这里,其次周边或是建成,或是在建的高楼大厦不少。
这两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整条路段显得相当繁华。
冯正明和罗晴在这边观察时,就会看到每天经过这边的人会很多。
而就在这个繁忙路口不远处,有一排临街的商铺。
其中大部分都已经被出租了出去。
不过在这边租下商铺开的店,几乎都是一些海外各种异域风情的店。
冯正明觉得,自己在这个地方,开上一家古朴风格的干饭铺,主打一个反差,不光是要吸引途径这边国内有着体面工作的白领。
他还要在这边吸引一些途径这里的外国人。
要让外国人也体验一下,中华美食的魅力。
这么两处地方的选址确定。
本来厨师协会那边得知,还好奇冯正明最后会选择哪一个地方开分店?
结果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冯正明竟然要同时开两家分店。
沪城厨师协会的不少人惊讶之余,都忍不住在心里猜测,冯正明到底哪里来这种财力?
要说冯正明在沪城开两家分店能不能赚钱?
这事所有人都不会去担心。
毕竟冯正明的名声现在已经可以算是全国最高。
他在港城和科夫曼交手后。
再经过海外一些媒体的报导,他的名声在海外也已经传扬开。
这方面冯正明是很感谢科夫曼的。
科夫曼在海外美食圈拥有极高的声望。
所以冯正明在跟他交手后,才会获得海外媒体更多的关注和报道。
他在海外有了一定的名气,自然他在沪城的分店,哪怕只是一家干饭铺,也会吸引一些海外在国内的人登门尝试。
而且冯正明会按照自己齐鲁几家分店的设计,对沪城分店的菜品亲自进行重新设计。
保留主打的把子肉,口味上会做出一些调整之外。
他会把和科夫曼交手的猪蹄加入到沪城干饭铺的菜单上。
还有不少中西结合的菜式,也都在冯正明的考虑中。
所以沪城厨师们压根不担心冯正明能不能吸引到顾客的问题。
他们更加好奇是,冯正明哪里来那么多资金前期投入?
冯正明本身确实没有那么多资金,可以支撑他在沪城一下子开两家分店。
他这次没有想要从司徒爷爷那边借钱。
因为他这次准备要贷款。
冯正明已经和罗晴商量过,抵押部分他齐鲁的产业,再利用上沪城给的一些扶持政策,从沪城这边的银行贷款,去把沪城两家店开起来。
这方面冯正明和罗晴这些天也抽空去咨询过。
沪城这边银行得知冯正明身份,知道他要贷款在这边开分店。
真的是几大银行都对他相当的欢迎,甚至都抢着要给他各种的优惠。
而且连在沪城的一些海外银行,也都主动联系了冯正明。
甚至包括一些聚在沪城的投资公司。
他们对冯正明在沪城开店的事情也很关注。
同样他们也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冯正明。
一时之间,冯正明现在可以选择的投资变得非常多。
当然,在这些投资中,冯正明还是更倾向于向国内银行贷款。
毕竟贷款后,沪城所有店的经营权基本都在自己手上。
若是接受其他一些投资,可能就会受到别人的掣肘。
接下来,冯正明和罗晴又分别和沪城这边各方接触。
最终是和一家银行达成了协议。
银行愿意贷给冯正明非常可观的启动资金。
冯正明先用对方前期到账的款项,把两家分店的商铺给拿下来。
其中齐鲁在沪城工作老乡们推荐的那家商铺,更是被冯正明直接买了下来。
至于另一家的商铺,因为周围都是海外异域风情的店。
好几家甚至老板都是来自海外的厨师。
而且这边商铺背后所属也是这一片区里的。
自然冯正明很难直接买下来产权。
把两家商铺拿下后,冯正明没着急联系人进行装修。
他选择和罗晴先一起返回泉城。
装修方面,冯正明依然还是更愿意相信刘家村的人。
因为他们和自己合作很多,更能够理解自己的一些要求。
尤其他们也都是齐鲁人,更懂得如何在装修中展现出齐鲁的元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