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进攻岛国
莱州港口,一片繁忙景象。杨林站在旗舰的甲板上,望着眼前排列整齐的战船和士气高昂的士兵,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深知此次出征责任重大,但他毫不畏惧,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完成陛下交付的任务。
“全军听令,起锚出发!”随着杨林一声令下,号角声响起,战船缓缓驶出港口,向着茫茫大海进发。海风呼啸,海浪拍打着船舷,发出巨大的声响,但士兵们的脸上却没有丝毫惧色,他们紧握着手中的兵器,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
与此同时,王猛率领的第二路军也从登州出发,顺利登陆岛国的北部海岸。他们迅速搭建起营地,准备向内陆推进。岛国的守军得知大隋军队来袭,惊慌失措,急忙调集兵力进行抵抗。
王猛得知敌军的动向,微微一笑,说道:“来得正好,就让他们见识一下我大隋铁骑的厉害!”他命令骑兵在前,步兵在后,组成方阵,向着敌军的阵地发起了冲锋。
战场上,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大隋骑兵犹如猛虎下山一般,势不可挡,瞬间冲破了敌军的防线。步兵们则紧随其后,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岛国守军哪里见过如此勇猛的军队,纷纷丢盔弃甲,四散逃窜。
王猛率领着军队乘胜追击,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大片土地。他们继续向南推进,与杨林所部的距离越来越近。
而李靖率领的第三路军,也按照计划顺利抵达了岛国的南部海域。他们在海上布下了天罗地网,对过往的船只进行严格检查,防止岛国向他国求援。
一天,李靖的巡逻船发现了一艘企图突破封锁的岛国船只。李靖得知消息后,立即下令追击。战船如离弦之箭一般,向着目标追去。
很快,大隋战船就追上了岛国船只。岛国船员见势不妙,企图反抗,但在大隋士兵的猛烈攻击下,很快就被制服。李靖从俘虏口中得知,岛国的京都此时兵力空虚,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
他立即派人将这个消息分别传给杨林和王猛,同时率领着自己的军队,向着京都方向进发。
杨林接到李靖的消息后,大喜过望,说道:“天助我也!敌军京都空虚,我们正好趁虚而入。全军加速前进!”战船在海面上破浪前行,速度越来越快。
经过几天几夜的航行,杨林所部终于抵达了岛国的京都附近海域。他们趁着夜色,悄悄地靠近了京都港口。
港口的守军毫无防备,被大隋军队打了个措手不及。杨林率领着士兵们迅速登陆,向着京都城内冲去。城中的百姓听到喊杀声,纷纷惊恐地躲在家中。
与此同时,王猛也率领着军队赶到了京都城下。他们与杨林所部会合后,对京都城形成了包围之势。
京都城内,岛国的统治者们得知大隋军队已经兵临城下,吓得惊慌失措。他们匆忙调集城内的守军进行抵抗,但这些守军平日里养尊处优,战斗力低下,根本不是大隋军队的对手。
大隋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城战。士兵们架起云梯,奋勇攀登城墙;弓箭手们则在城下向城墙上的敌军射击,掩护攻城的士兵。城墙上的敌军拼命抵抗,但在大隋军队的强大攻势下,逐渐抵挡不住。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大隋军队终于攻破了京都城的城门。杨林和王猛率领着士兵们冲进城中,与敌军展开了巷战。
在大隋军队的英勇奋战下,岛国的守军纷纷投降。岛国的统治者们见大势已去,只好出城向大隋军队投降。
至此,大隋帝国对岛国的征伐取得了全面胜利。这场战争不仅消除了岛国对大隋沿海地区的威胁,还大大提升了大隋帝国的国际威望。贾长生得知胜利的消息后,龙颜大悦,下令对参战的将士们进行重赏。
大隋帝国的军队在岛国留下了一部分兵力,负责维持当地的秩序和统治。同时,贾长生还派遣了官员前往岛国,对其进行管理和教化,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这场战争,成为了大隋帝国历史上的一段辉煌篇章,也让后世之人铭记了贾长生的雄才大略和大隋军队的英勇无畏。
岛国京都,樱簇拥中的皇宫内,气氛却如暴风雨来临前般压抑而沉闷。阳光透过雕的窗棂,洒在铺着榻榻米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可这宁静的景象却被一封加急战报彻底打破。
天皇坐在高高的御座之上,身着华丽的袍服,头戴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冕冠,此刻却面色铁青,双手紧紧攥着那封战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战报上的字迹,仿佛要用眼神将其焚毁。
“大隋军队,竟分三路来犯?”天皇的声音低沉而颤抖,带着难以掩饰的愤怒与震惊,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起初,他以为是听错了,或者是战报有误。大隋,那个遥远而强大的帝国,为何突然将兵锋指向小小的岛国?但战报上确凿的信息,以及前线不断传来的加急军报,让他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这怎么可能!他们为何要如此?”天皇的声音中,愤怒渐渐被郁闷所取代。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大隋军队那如钢铁洪流般的阵容,岛国的军队与之相比,简直如同蝼蚁。他想到了岛国百姓即将面临的战火,想到了自己的统治或许会因此而摇摇欲坠,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这种郁闷很快又转化为深深的恐慌。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大隋的铁骑在岛国的土地上肆意践踏,百姓们流离失所,皇宫被攻破,自己沦为阶下囚。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来人,速速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天皇终于回过神来,大声下令道。
不多时,岛国的文武大臣们纷纷神色匆匆地赶来。他们看到天皇阴沉的脸色,心中都明白,一定是发生了极为严重的事情。
“陛下,究竟发生了何事?”一位年迈的大臣颤抖着声音问道。
天皇将战报狠狠地扔在地上,怒声道:“你们自己看吧!大隋分三路大军进攻我国,如今已经兵临城下,你们说该如何是好?”
大臣们纷纷捡起战报,传阅之后,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这……这可如何是好?大隋国力强盛,军队骁勇善战,我们如何抵挡得住?”一位年轻的大臣吓得脸色苍白,声音都带着哭腔。
“陛下,老臣以为,我们可以派使者前去求和,献上丰厚的贡品,或许大隋会看在我们诚意的份上,撤兵回国。”一位文官出列,战战兢兢地说道。
“求和?”一位武将不屑地哼了一声,“大隋既然已经兴兵来犯,岂会因为一点贡品就退兵?我看,我们不如拼死一战,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拼死一战?”另一位文官反驳道,“将军可知道大隋军队的实力?我们拿什么去拼?只怕是白白送死。”
武将被驳得哑口无言,却又不甘心地说道:“难道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吗?”
大殿内,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求和,一派主张抵抗,双方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