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7章 福清人的老本行(1 / 2)人到中年纸老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是最高层级的社会动物,纵观历史,每一个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最在乎的,归属感绝对要算最重要的之一。

这玩意可以帮助跟你有同样归属感的某一类人,相对坚定的团结在一起,以应对大自然或者其他族群的挑战。

这种感情相当之强烈,甚至可以说是人类能应对各种挑战的基石。

所以,当某一个族群想要融合、团结另一個族群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双方的相同点。

然后尽量扩大,使融合的对象,能对你产生归属感,那就基本成功一大半了。

苏基将军及其属下,就是这个样子。

摸清了他们的基本情况之后,莫子布还不厌其烦的给一票克伦族军官,科普了一下成汉政权是怎么回事。

虽然莫子布也不太知道怎么回事,他只记得成汉末主李势的女儿还是妹妹很漂亮,被桓温所纳。

引得桓温妻南康公主司马兴男醋意大发,拿着刀带着侍卫上门杀人,却被李氏美貌和楚楚可怜弄的怜意大发,留下了我见犹怜这个成语。

不过这不影响莫子布一通半真半假的大吹法螺,引得苏基将军和克伦军官们心向往之,为自己有这么有来历的祖辈,自豪不已。

并很快因为双重关系,把莫子布引为自己人了。

嗯,成汉政权和氐人,在中国历史上,还真不太算个什么,冒称都没多少人愿意冒称。

但是在东南亚,在中国还未衰落的时候,这样祖先对披着孟人皮的克伦人来说,这就是个金光闪闪的英雄级祖先了。

而通过苏基将军的彻底投靠,莫子布也彻底摸清了丹老和土瓦的基本情况。

丹老由苏基将军的异母弟勃林统治,城内有一万多人,总人口不到十万。

没什么华人,但有一些在十几年前吃鸡战争中被贡榜王朝击败的敏家人。

人数大约有两千多人,他们已经不会说汉话,与白克伦人没什么两样,语言都基本趋同。

嗯,短时间拉回来当汉人不容易,或者说也没必要,但讲一讲亲情,还是可以用的。

苏基将军对拿回丹老充满了热情,他的建议很简单,土瓦领主曼基玛罗耶不是才战败嘛,莫子布又在碧武里和巴蜀干掉了一些缅人。

那么苏基将军就可以让手下的克伦兵,假扮是缅人余部。

丹老城内的卫队只有一两百人的规模,只要辅以几十河仙团精兵,绝对不难拿下。

倒是土瓦城,与莫子布想的很有些不一样,这个城市现在很兴旺,因为土瓦城的不远处有好几座高品质锡矿。

锡这玩意可以用来打造器具,制作铜钱,特别是用来制作包裹茶叶的锡纸,在中国大陆需求很大。

也算是大陆上少有需要大量进口的商品,因此只要南洋哪里有锡矿,哪里就能兴旺发达。

这也是土瓦领主曼基玛罗耶,能组织起一万多大军的资本。

结果,很不幸,这位在缅甸也算是财大气粗的阔佬领主,遇上了郑信和莫子布。

这翁婿两一个是时代宠儿,一个是时代BUG,一战下来,曼基玛罗耶不但把本钱输了个精光,自己都嗝屁了。

于是现在的土瓦城,就呈现出了一种诡异的状态。

现在土瓦城最大的军事实力,不是土瓦领主曼基玛罗耶留守的儿子。

而是土瓦左近几个华人大矿主,他们大约控制了两千精悍的矿工,手里有少量火铳和大量刀枪。

而这些矿主大多来个两个地方,也可以说是一个地方,那就是福州的福清和长乐。

矿工则不全是华人,还有很大一部分被他们拐过来,或者直白说是抢过来的安南人、占婆人甚至马来人个孟加拉人。

莫子布搔了搔脑袋,感情福清人和长乐人,这么早就开始玩黑社会组织了啊!

还真特么是传统了。

不过这对莫子布是好事,他不准备把这些玩黑帮的褔佬怎么样,甚至还可以让他们参与一点土瓦的政权。

只要抽点精悍矿工出来给他当兵就行,锡矿照样还是他们的。

想到这,莫子布把他队伍中的二十几个福清人找了出来,他们是会安倭人首领魏永兴的族人。

呃.....

魏永兴好像也是个黑社会头子。

。。。。

土瓦城外,上口锡矿内。

这座锡矿因为处于土瓦河一个关键河口,因此被称为上口锡矿,同时它也是土瓦锡矿中最大的一个。

已经开始酷热的南洋,烈日照射下,矿工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通风的树荫下,无精打采的枯坐着。

此时能开发的锡矿,大多属于埋藏较浅的表层矿。

由于缺少炸药这种强力的掘进手段,埋藏太深的金属中,除了金矿和银矿,基本都没有太大的开采价值,因为会把开采者亏着的裤衩子都不剩。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在国防压力下,出动国家强力机构干涉,不计成本的开采。

不过对于土瓦这么个地方的锡矿,自然不会有什么国家强力机关来干涉。

所以上口的锡矿理所当然的埋藏较浅,很多时候要在地面作业。

而南洋这湿热的天气,让矿工顶着大太阳去干活,搞不好是要出人命的。

因此太阳正大的时候,矿工们都会聚集在一起休息,等太阳快落山才抓紧时间上工。

上口锡矿的管理相当严格,严禁赌博、斗殴,卖肉的女人没有矿主的允许,也轻易不准到矿上来。

为数不多几个洗衣做饭妇人,还全员年纪相当不小了。

虽然还是挡不住有人饥不择食,但也极大限制住了大部分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