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二十章 人心里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2 / 2)吾谁与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王国光已经准备老退了,年纪大了,精力已经不足以支撑他继续为陛下尽忠,为国朝尽力了,再占着坑不走,他和张学颜就要从至交亲朋变成仇敌了。

万士和选了沈鲤,王国光选了张学颜,王崇古选了王家屏,张居正选了申时行,万历维新的四位阁臣,正在从维新大潮的风口浪尖慢慢离开,时光催人老,万历维新已经走完了十五个年头,而他们也在慢慢走向终点和彼岸。

江山自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

从北衙到辽东的公文,限到时间为五天,实际上,侯于赵调令发到辽东的时间,只有三天,剩下两天是冗余,铁马只要有煤就可以一直跑,但人马俱疲的驿站,跑到辽东得半个月。

“不行!绝对不行,朝廷光说了朝廷的事儿,老赵,你不能走,你走了,我自己在辽东算怎么个事儿?!朝廷再派辽东巡抚,我跟他不对付,那朝中那些个贱儒,可不得把我吃喽?要走就一起走。”

“对,我跟你一起走!”李成梁一看朝廷的调令,决定回京过年。

辽东这蛮荒之地,谁爱待谁待!这西北风,谁爱喝谁喝,他要走了!

他要带着全家老小,六房小妾、八个儿子、三个女儿,回京享福去了。

“那个老四啊,你负责留守,等王如龙从朝鲜回来,你就交给他,咱们回京,这破地方,一到冬天西北风号丧一样,白毛风的天气里,别说东西南北,连上下左右都分不清!就这,京师那帮士大夫,还觉得老子在辽东当土皇帝,山大王!”

“就该让他们遭这份儿罪!”李成梁的性格风风火火,他回辽东本来就是为策应朝鲜战事,一旦大明军征伐不顺利,辽东军也能顶住倭寇入寇大明,不让战火烧到大明境内。

朝鲜战场进展顺利,倭寇被赶下了海,他李成梁的任务也算完成,去江南花天酒地的心思,又开始活泛了起来。

万历十三年,他跟着陛下去了趟江南,他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死在江南的温柔乡里。

只有去了江南,才知道辽东这地方有多苦。

李成梁口中的老四是四儿子李如樟,也算是骁勇善战,当然和李如松那种天赋一比,就非常普通了,李成梁生了八个儿子,就这两个儿子稍微成才点,其他也都是普通人。

“你这怎么说风就是雨的,你没朝廷调令,这么离开是擅离职守!”侯于赵都服了这个活阎王了,这辽东总兵兹事体大,他李成梁能这么挂印而去?这不是胡闹吗?闯祸都奔着把天捅破去!

“爹,你这擅离职守,不是给了那些喜欢嚼舌头根的贱儒,弹劾你的理由吗?授人以柄啊爹。”李如樟也有点急,他爹不在,他也能镇得住场面,外喀尔喀七部、野人女真、海西女真诸部,都要给他面子。

李如樟的本事的确不大,但他爹是李成梁,他哥是李如松,就这身份,皇帝都要给他几分薄面,别说这些奴酋了。

只要李如樟不冲动,跑到城外面一个人单挑人家一群,这些化外夷人的奴酋,没人敢对他蹬鼻子上脸。

李成梁语重心长的说道:“老赵啊,日后你入了朝堂,记住了,紧抱陛下大腿,抱紧咯!片刻不要松开,陛下说让你干啥,你就干啥,有什么事儿,先问问陛下,知道了吗?”

“你这实心眼,别人把你卖了,你还帮人数钱呢。”

“啥意思?”侯于赵眉头一皱,有些疑惑的问道。

“咱们赌一赌吧,我这么挂印而去,擅离职守,陛下非但不怪罪,还会格外恩赏一番,朝中那些长舌御史,一个屁都不会放,说不定一人上一道奏疏夸夸我老李,识大体。”李成梁笑了笑,让几个儿子收拾行囊,回京享福!

侯于赵稍微琢磨了下,逐渐明白了,朝鲜战事已经完全结束,现在是灭倭战争,朝廷只调动了他侯于赵,不是把李成梁忘了,而是试探。

李成梁又不是大雪地里的傻狍子,精的跟老狐狸一样,他什么性子,满朝文武人人皆知。

李成梁主动选择离开,所有人都体面,辽东设省就可以继续推进了;

李成梁懂装不懂,侯于赵这个唯一和李成梁和睦的巡抚搭档都走了,李成梁若不肯主动上奏要求调离,那八成就有了不一样的异心,不一定是要割据,但一定是拥兵自重,要做山大王了。

朝廷就要早做准备了,趁着戚继光还在,要把危险因素彻底消灭掉。

李如松是京营副总兵、李成梁是辽东总兵,戚继光在还好,戚继光不在,父子同时领京营、边军精锐,实在是太危险了。

“人心为何如此复杂?还不如让我在辽东继续种地呢。”侯于赵叹了口气,要是都跟种地一样简单就好了。

李成梁拍了拍侯于赵的肩膀说道:“老赵啊,也就是你觉得人心复杂,别人还觉得种地难呢,陛下把朝中那些措大,发配到了辽东垦荒,好嘛,一点地都垦不了,最后我安排他们做了辽东书院的先生。”

“我姓侯!”侯于赵有气无力的纠正了一下,纠正也是白纠正,李成梁也不会改。

李成梁之所以坚持叫他老赵,其实就是那句‘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正好侯于赵的名字里有个赵,就这么叫了。

侯于赵就是那种典型的慷慨悲歌之士,也就是生活在万历维新的大潮之中,若是世道昏暗,他这样的人,是永远不可能出头的。

心里装着天下、手里也有本事、做事坚持不放弃的弘毅士人、循吏,的确是国之栋梁,但这世道,总是如此,国之栋梁,不见得能得到重用。

“对了,走的时候,给陛下带点贺年礼,把我从查干湖打的胖头鱼给陛下带几条。”李成梁没忘记每年给陛下的贺岁礼。

查干湖叫查干泡,意思是白色的大水泡,一到冬天就会结冰,凿冰取鱼就成了附近部族的补充食物的唯一来源。

在查干泡还属于辽国的时候,辽国的皇帝每年都会到查干泡巡幸和渔猎,到了金国的时候,有了头鱼宴和头鹅宴。

这里非常适合养殖水产,鱼苗养到一扎长之后,就投入大水塘之中,四年长成,个头极大,一亩鱼塘能养五十尾,胖头鱼更是本地的特产,味道极其鲜美。

李成梁打算把胖头鱼变成贡品,打造出本地的胖头鱼产业。

冬捕之后,直接扔进木箱里,再加些冰块,北方上冻的地方,都能卖。

既然都叫他辽东王,他也要给辽东做一点贡献,查干湖的自然禀赋极好,如果产业能够发展起来,对辽东垦殖事业意义重大,也算是为辽东农垦局的成立,留下一份遗泽。

只要戚继光不在前线吃败仗,他李成梁这辈子应该不会再回辽东了。

“走了。”李成梁上车的时候,站在辽阳站,对着广袤的雪地,摆了摆手,离开了他世世代代生活的故乡,这一次离开家乡,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回来。

京师的士大夫们对李成梁有成见,总觉得这就是个土匪,总觉得李成梁会变成辽东一霸,会成为大明的安禄山,总有一天会造反,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

当李成梁从辽东启程回京,还把所有家人都带回了京师的时候,在京的言官们,都非常的惊讶。

李成梁还没回京,一大堆的奏疏,就如同十二月的雪花一样,飘进了通和宫中。

这些御史,有的说李成梁是悬崖勒马迷途知返、有的说李成梁是慑于圣明和京营大胜才主动回京、有的说李成梁是忠臣良将,应该大肆恩赏以全君圣臣贤的美名,说什么的都有,就是没人说李成梁擅离职守。

在辽东军阀化和李成梁擅离职守之间,御史们更希望看到李成梁主动离开辽东,只要他在辽东一天,大明就无法将辽东彻底王化,设立省府州县直接管理。

李成梁就是辽东的威权人物,他就是点头,辽东也是辽东都司,朝廷的衙门也是形同虚设。

“把宁远侯府里里外外收拾好,宁远侯不是喜欢温柔乡吗?赏赐他十二个万国美人,每年番夷使者送那么多美人,都给了潞王,太后又不高兴,索性给宁远侯一些,记得送两个波斯美人。”朱翊钧决定大肆恩赏一番。

“哦,对了,侯爱卿也从辽东回来了,就留在京师过年吧,他要是要的话,也赏赐给他几个万国美人。”朱翊钧额外叮嘱了一番,万国美人如果当年没有赏赐到潞王府,一般都是安排京营军兵、工匠们相亲,不会留在宫中过年。

发媳妇这件事,自万历九年倭女大规模入明之后,朱翊钧一直在做(541章)。

李成梁这次入京,再也不是在蓟州下车,然后报闻朝廷,等待朝廷派京营军兵前往蓟州接管他的防务,护送入京了,这一次李成梁直接坐车到了朝阳门站才下车。

他坐了一整天的车,腿都有点麻了,站起来的时候,看着窗外,有些迷茫,万历十三年的时候,朝阳门正在拆城墙,万历十五年末,朝阳门站已经完全建成,十二条驰道蜿蜒的伸向了远方,而站台上,则是接他的人群。

李成梁认识冯保,这是陛下身边的大珰,时人都叫他中贵人。

“老赵,你说,中贵人来此,是抓我进诏狱,还是赏赐我的诏书?”李成梁笑着问着身边的侯于赵。

侯于赵都被气笑了,他摇头说道:“抓人的话,还用中贵人来?还拿着那飞鱼纹的大氅吗?只有元辅和戚帅才有,你赶紧下车吧,别嘚瑟了,得罪了中贵人,有你好果子吃。”

李成梁长笑了一声,整理了下仪表,走出了车厢。

冯保上前一步,两个小黄门拉开了圣旨,冯保才一甩拂尘说道:“宁远侯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绍天明命,统御万方,赖祖宗遗泽,贤臣戮力共佐,四海晏然,而未逮大同,天下虽安,而厥功未竟。”

“长城巍巍非砖石,而在同心;社稷荡荡非干城,而在同德;为君莫大于奉天,守成莫重于法祖,为臣之道,莫切于忠君而爱人,此君臣同心同德尔。”

“昔霍骠骑开边而未竟,郭汾阳戡乱而终全;卿兼二美,独镇危疆十五载,以孤军摧强虏,持忠义安黎庶;武威朔漠,剑扫胡尘,气贯辽东,拓土千里;九边烽燧尽偃熄,辽东童叟得其耕;功成弗居,挂冠请卸戎旃;志洁弥彰,归朝敢辞麟阁。”

“兹特赐国窖五十瓮,酬卿横槊豪情;飞鱼云锦大氅一袭,彰卿麒麟伟烈;更选万国淑媛十二人,以慰卿鞍马劳顿。”

“累朝成宪,布德施惠,诏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圣旨翻译。)

“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成梁恭恭敬敬的行礼,接过了圣旨。

他肯回京,要的就是殊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