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中,晨雾尚未完全散去,一抹黯淡的阳光努力穿透薄雾,却似乎也被这城中的阴霾所吞噬。
阖闾门与建春门内,昔日繁华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狼籍,如同风暴过后的荒原,满目疮痍。
常满仓与太仓,这两座平日里承载着魏国粮草命脉的巨型仓库,此刻外大门皆是被烧得焦黑,宛如两块巨大的黑炭矗立在废墟之中,散发着刺鼻的焦糊味。
火光虽已熄灭,但余烟仍袅袅升起,与晨雾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场景更加朦胧而凄凉。
地上,几具尚未被收容的尸体静静地躺着,有的蜷缩成一团,有的则四肢摊开,面容扭曲,仿佛在诉说着昨夜那场突如其来的浩劫。
夏侯献的玄铁战靴碾过阖闾门前的断箭时,靴底传来令人牙酸的脆响。
他俯身拾起半截烧卷的魏军旗幡,旗面“夏侯“二字被火舌舔得只剩残缺的笔锋,像极了城楼上那些蜷缩在垛口后的伤兵——他们的皮甲被毒烟蚀出蜂窝状的孔洞,裸露的皮肤上爬满紫黑色毒斑,手指抠着砖缝的力道,竟将青砖表面的冰碴捏成了齑粉。
建春门的包铁城门斜挂在铰链上,门板焦黑如炭,隐约可见汉军火油泼溅时留下的泼墨状痕迹。
一具穿着校尉铠甲的尸体半嵌在门缝里,冻僵的手臂仍保持着推门的姿势,指节处凝结的血珠在晨光下折射出琥珀色的光晕。
四周,痛苦的呻吟声不绝于耳,那是数千士卒在昨夜汉军毒烟肆虐下的惨痛余音。
他们有的捂着胸口,剧烈地咳嗽着,仿佛要将肺都咳出来;有的则躺在地上,眼神空洞,口中喃喃自语,似乎还在回味着那令人窒息的恐怖时刻。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焦糊、血腥和毒烟的复杂气味,让人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压抑感。
夏侯献,这位魏国的重要将领,此刻面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他身穿一身铠甲,铠甲上虽有些许烟尘,但仍难掩其威严之气。
然而,他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焦虑与不安,那是对未知命运的担忧,也是对眼前这惨状的痛心。
他紧握着拳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仿佛在强忍着内心的愤怒与悲痛。
常满仓外的镇仓石兽已裂成三块,狮首滚落在结冰的排水沟里,狮口中含着的铜铃铛沾满黑灰,随风晃动时发出的不再是清脆铃音,而是沙哑的摩擦声,仿佛垂死老者的喘息。
“太仓与常满仓中的情况如何?”夏侯献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深知,粮食才是这场战争的关键。
若是粮食都没有了,如何能够抵御汉军的进攻?
他魏国又如何能够守住这座千年古都洛阳?
话音刚落,便有官吏小跑着上前,神色慌张,眼中闪烁着恐惧与不安。
他躬着身子,双手抱拳,战战兢兢地禀告道:“将军,汉军昨夜纵火,焚烧了不少粮食。火势凶猛,我们根本来不及扑救。不过,万幸的是,大部分粮食都储存在地下粮仓中,因此得以保存下来。”
官吏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庆幸,但更多的是后怕。
他不敢抬头看夏侯献的眼睛,生怕从那双深邃的眼眸中读出对自己的不满或责备。
然而,夏侯献却并没有责怪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释然。、
“走,进去看看!”
夏侯献踩着吱呀作响的台阶踏入太仓时,靴底突然打滑——阶上凝结的并非冰霜,而是混着毒烟的黏液,踩上去如同踏进腐肉堆般粘腻。
仓内横七竖八倒着运粮的独轮车,车轮辐条间缠着缕缕白发,那是昨夜被毒烟呛死的仓吏所留。
他弯腰查看翻倒的粮斗,指尖刚触到发霉的粟米,突然惊起一群红眼老鼠,这些畜生啃食了沾毒的粮食,獠牙竟泛着诡异的幽绿色。
夏侯献深知,这场火灾对于魏国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粮食的损失虽然不至于让魏国陷入绝境,但也让原本就紧张的战局变得更加棘手。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波澜,然后缓缓开口道:“传令下去,立即组织人手清理废墟,将还能食用的粮食尽快搬运出来。同时,加强城防,防止汉军再次偷袭。”
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在场的将士们闻言,纷纷挺直了腰板,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们知道,此刻的洛阳已经没有了退路,只有奋力一搏,才能保住这座千年古都的荣耀。
夏侯献转过身,目光扫过眼前的废墟和伤痕累累的士卒们,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痛楚。
这场战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场考验,无论是对于他还是对于这些普通的士卒们来说,都是如此。
然而,他更明白,作为将领,他必须肩负起这份责任,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迎接未来的挑战。
他抬起头,望向远方那朦胧的天际线,心中暗暗发誓: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要守住洛阳,守住这片属于魏国的土地。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
一名传令兵匆匆跑来,神色紧张地禀告道:“将军,汉军开始列阵,似乎又要攻城了!”
夏侯献闻言,神色一凛,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他挥了挥手,示意传令兵退下,然后转身对身旁的将领们说道:“各位,汉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攻下洛阳了。但是,我们魏国的将士们也不是吃素的。传令下去,全体将士准备迎战,让汉军看看我们魏国的厉害!”
洛阳皇城,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城池,在夜色的笼罩下显得愈发沉重。
昨夜的喊杀声,如同潮水一般,彻夜未停,回荡在皇宫的每一个角落,即便是身处宫闱之中,也听得一清二楚。
那声音,带着血腥与残酷,仿佛预示着一场浩劫的降临。
皇宫内,烛火摇曳,映照着魏国皇帝曹叡那憔悴的面容。
子时的更漏声卡在“丑“字刻度,铜壶里凝结的血冰将浮箭生生冻住。
曹叡第五次抬手拨弄冕旒垂珠,指尖触到左侧第三串玉藻时,发现那颗东海明珠不知何时裂成了两半——就像宣阳门瓮城坍塌的箭楼,裂痕里渗着暗红的碎玉屑。
他忽然想起三日前太卜令的卦辞:“珠玑离索,紫薇将堕“,当时只觉得是腐儒妄言,此刻却惊觉那老臣浑浊的眼珠里,映着的正是自己冕冠上这道裂痕。
曹叡坐在龙椅之上,双眼布满血丝,神色凝重而疲惫。
他已经很多天没有睡好了,每一夜都是煎熬,生怕自己一旦睡熟,再次醒来时,见到的便是冲入宫中,要取他性命的汉军士卒。
这种恐惧,如同阴影一般,时刻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无法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