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三章 价值认知差异(1 / 2)范仪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还有电影院,影音制品租售门店,别看现在十分不景气,离破晓也不远了。一九九五年盛夏,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咬咬牙,挺过去,好日子就要来了。

中午,吃过招待餐后,何园副厂长去处理一些琐事,金尚和南大彪、郑良知两人在茶室暂时休息。

“你们两个,看中了什么,可以提前跟我说,我去探探口风……”

“那二十几家电影院,我想要,先拿到入场券再说……”

“漫画制作部门和书籍影音制品租售门店,我很感兴趣,不过……”

金尚犹豫了一会,勉为其难地说道,

“先谈!看看美影厂的条件……”

按理来说,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动画电影应该占据百分之十以上的份额,可惜的是,现在国内的影视院线市场十分不成熟,盈利变现能力很弱,空有优质的产品,送不到需要的人手里,或者大家都消费不起。

大众文娱,肯定得等到老百姓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衣食住行不缺,手里有了闲钱,进而考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之后,才会有大发展的机会。

现在是一九九五年,资源错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不止是农业和工业,以文娱为代表的服务业也存在。

说白了,还是提供不了物美价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不是太贵,买不起,就是曲高和寡,只想休闲放松一下的老百姓不怎么感兴趣。

实际操作中,问题可能会更多,比如效率问题,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痛点。

各怀心思中,大家休息了一会,下午何园副厂长再次领着三人去实际看一看具体工作的模式。

不得不说,国内站在分类行业最前沿的从业者,还是有些眼光的,不仅在传统动画制作领域很有经验,也在努力尝试一些新东西。

电脑特效,就是他们正在关注的重点之一,虽然离实际派上大用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解放部分人手,加快制作速度的目的了。

当然,总体衡量,电脑特效的成本还是居高不下,所以只能在小范围试用,短时间内,肯定无法成为主流。

郑良知对这些不太懂,南大彪倒是看得津津有味,后悄悄捅了捅金尚的胳膊,小声问道:

“这个特效技术,你觉得怎么样?”

“肯定有前景,但是,投入太大,咱们玩不起,还是先制作一些制作精良的文艺片打响招牌,再用小成本喜剧片回本。把雪球滚起来,到了体量足够大,名头足够响,在业界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再来考虑这些有的没的……”

“生不逢时,太超前了么?”

金尚努了努嘴,

“像他们这样,试试水,小范围试点,积累经验,也挺好。可惜,大厦将倾,没时间等他们大显身手了。”

就好比现在的今夕文化,一部分业务线其实已经过于超前了,几年内都看不到盈利的希望,过两年再入场,也未必不能后来居上,甚至可以直接收购几家撑不下去的互联网企业,省下了从零开始发展的时间。

如果不是老金有点家底,罩得住小金折腾,创业之路也不会如此激进,而是采取更加保守的方法,待时机成熟再切入互联网行业。

电脑特效技术并不能单独撑起动画电影,而是需要一系列配套的工业体系,互相支撑,才有生存的空间。

不说别的,在3D影院没有大面积普及之前,什么的动画电影,科幻特效等大片,很难和现有的技术拉开差距。

优势不够明显,投入极大,回本难度大,如果钱多得花不完,当然可以玩玩,现在金尚和南大彪的公司还只是初上路,玩不起。

金尚看着美影厂的技术员一脸得意地炫耀自家特效,脸上带着赞许的笑容频频点头,心里却一点都提不起兴趣。

就这种……糊弄一下外行就了不起了,难怪何厂长郑重其事地带金尚和南大彪等人前来观摩。

大环境不好,厂子需要降本增效,首先砍掉的就是这种华而不实,不知道未来前景,光烧钱,看不到希望在哪的所谓科技前沿的攻关项目。

再过几年,有的是实力更强,更加便宜的同类公司,用不着现在就当“接盘侠”。

接近下午四点,一行人的参观也接近尾声了,借着抽烟的机会,郑良知叫上何园去一边闲聊,顺便去探探底。

金尚和南大彪则回到接待室,说着关于不久之前的见闻所感。

“真的不要那些特效团队吗?如果能在电影中用上,不仅能节省成本,还可以加强管控能力……”

“管控?”

金尚有些疑惑,不解地问着,南大彪也没有隐瞒,直接答道:

“上到导演,下到龙套,以及围着剧组服务的灯光,摄像,美术,编剧,统筹等等,都是专业程度很高的职业,影片质量的好坏,很多时候,与这些人工作认不认真直接相关。所以,小彪这个制片的任务,基本就是将各个大爷哄好,顺顺利利地拍完。”

“专业,所以封闭,不够透明!”

闻言的金尚若有所悟,

“特效技术其实是跨界而来的外行,可以将很多大导演,美术师,灯光和摄像等人才能实现的镜头,在电脑上生成。他们的重要性降低,话语权自然就会被片方抢走……”

这是导演中心制、编剧中心制和制片中心制的较劲。

金尚从产业的发展来判断电脑特效的价值,着眼于投入和产出,南大彪看到的,却是技术的进步,打破了一个个小圈子的藩篱,进而争夺话语权,最大限度地避免被那些所谓的“专业人士”糊弄的可能性。

这一行的资源往头部集中的趋势太明显了,以后还会越来越严重。

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大范围宣传,往往就意味着南大彪这等挥舞着钞票的资方,也要看极个别有观众缘和票房号召力的导演、明星的眼色行事,轻易得罪不起。

前世的业界资本碰到这种情况,是怎么应对的?

大数据和流量明星炒作起来,各种套路化的大片,声光效果突出,抓人眼球的绚丽特效,彻底弱化编剧导演以及各路影帝影后的作用,减少掣肘。

屁股决定脑袋。

站在南大彪的立场,确实得考虑,以后如何加强自己和公司在业界的话语权。

要是和极个别大导演闹翻,或者旗下明星跳槽,常棣文化就垮了,那还玩个鬼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