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1大索貌阅(1 / 1)采莲的何田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隋朝建立初期,就已经进行过一次人口搜检,那时崔澈还在杨广的并州总管府任职长史,是他与杨广接手的第一项任务,靠着数据注水,虚增田亩、人口,给杨坚呈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而这一次人口搜检的源头,却是一些民众的小聪明。

隋朝男子十八岁成丁,至六十岁以前,均为纳税人口。

一些奸猾之人便在年龄上做起了文章,年轻的,便往小了说,年纪大的,就往六十岁以上喊,借此逃避赋税徭役,这一现象在关东地区尤为明显。

杨坚获知这一情况,下令各州县地方官员对治下民众逐户、逐人进行核实,大索貌阅。

所谓‘大索’就是清点户口,对在籍编户成员的姓名、出生年月、相貌和身体特征都详细记录在册;

所谓‘貌阅’,则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验明正身。

若是存在户口不实,诈老称小之人,里长、党长即发配边疆。

北魏时期在基层施行三长制,即党长、里长、邻长。

隋朝继承了北魏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一党有一百二十五户。

这些里长、党长被发配边疆也不冤枉,他们平素就负责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税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奸猾之人真要谎报年纪,无论如何也少不了里长、党长们的帮助,毕竟一里才二十五户人,一党也才一百二十五家,都是挨家挨户的,哪还能不知道你的真实年纪。

朝廷又同时下诏,命各地官员为大家族析户,命令他们分家居住,自立门户,搜检其中隐匿人口。

对于这两项政令,崔澈都照实执行,尤其是谎报年纪,逃避赋税徭役,这样的恶行更是没有丁点的容忍。

崔澈认为,不能总让老实人吃亏。

他严格按照杨坚的指示,四处派遣亲信监督排查,但凡查出猫腻,不仅是里长、党长被充没资产,发配边疆。

那些谎报年龄之人,更是被出以重拳,历年欠下的租税容易追缴,逃脱的徭役,崔澈也为他们折价,除此之外,更按照其贫富等级处以不同程度的罚款。

如上户谎报年龄,则处以金额十倍的罚款,中户处以五倍罚款,下户处以三倍罚款。

经历这一套组合拳,无论上户、中户、下户,只要谎报年龄,逃避赋税徭役,基本都是一个破家的状态。

去年遭遇一场大水,说实在的,哪怕是上户,除了士族豪强,大多富裕不到哪去。

若是变卖了家产,仍然未能缴清罚款,便与当地官府协商,按一定年限分期偿还。

此前一直以亲和形象示人的崔澈,此番下手没有留半点情面,也让青州百姓在敬爱他的同时,也回忆起了前年崔澈屠戮官吏的血腥手段,又多了一层敬畏。

不过普通民众对此并没有怨言,反而拍手称快。

毕竟大家都是纳税、服徭役的年纪,凭什么你们可以谎报年龄,舒舒服服过日子,我们就得为国家出钱出力。

至于第二项政令,也就是为大家族析户,不许他们共同居住,逼迫独立成户。

这件事情崔澈交给了房彦谦来主持。

房彦谦在齐郡做了二十多年的主薄,人脉广,有他出面劝说,事情倒也进行得顺畅。

单单只是青州,便搜检出了七千多人的隐匿人口,而青州总管府下辖的青、胶、光、莒四州共登册两万余人。

数据陆续汇总到大兴城,第二次普查,户籍簿上新增加了一百六十四万余人。

这一次括户并没有多少水分,原因倒也简单,此番搜检的对象,基本都是当地的士族豪强,地方官府哪会把数字往海了吹。

随即,杨坚又应高颎所请,向各州县颁行输籍法。

输籍法即输籍定样,每年正月初五,规定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贫富划分等级,确定应纳税额。

开皇六年(586年)也就是崔澈青州总管任期的最后一年,正月初八,各县县令陆续完成了输籍定样,发往东阳城,交由总管府审阅。

崔澈却不急于用印,而是广派亲随,下县调查,还真让他查出了里边的猫腻。

想不到三年前杀了那么多贪腐官员,到如今又揪出了一个大案。

不少富庶人家为了避免被定为上户,缴纳高额的赋税,与县衙官吏输送利益,居然真的被划分为了下户。

而相应的,就会有本该是下户的普通家庭,却被分派了本不属于他们承担的高额赋税。

这让崔澈恼怒不已,他将涉及此事奏报朝廷,犯案官员尽数押往大兴城,而收受贿赂的吏员尽数处死,其中有一部分还是崔澈当初从流民中提拔起来的。

曾经被奸恶官吏欺辱之人,如今也落得了被人唾弃的下场。

至于那些涉案的富庶人家,崔澈也没放过,青州境内,他亲自领了盐兵,挨家挨户充没其资产,而其余三州,也交给韦艺、裴秀、黄百吉去办理。

你不是想当下户么,好,我让你当個够!

这些富庶人家,被抄没了资产后,也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下户,身无分文的那种。

只有官府分配的田地可以耕种,借此养家糊口。

杨坚得到崔澈的奏报,也是勃然大怒,严惩被崔澈送来的受贿官员之余,下令各州刺史复查此事,不少县令因此丢了官帽。

崔澈当然知道把这事情捅穿了,会得罪一些人,但若是装聋作哑,更会良心不安。

再说了,身为长公主驸马,天子宠臣,他也不怕。

站得高了,总会有人嫉恨,若这也怕,那也怕,还做什么官,不如回博陵,守着五万亩祖田过日子。

开皇六年(586年)二月,杨坚下令每年年底,各州刺史以及高级幕僚轮流入朝,呈奏本州官吏在该年的政绩,再由朝廷进行考核升降。

崔澈身兼青州刺史一职,他自然名列其中,到那时,也正好是三年任期结束的时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