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0 设立义仓(1 / 2)采莲的何田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崔澈心道,我还没嫌弃你是个二婚,你居然暗戳戳拿我与杨阿五说事。

今夜同房的时候,必须得把宇文赟的灵位请进屋,摆在床前。

“你与我说这事作甚,崔某当初一心想娶的便是细君。”

崔澈装作漠不关心,实际上他也确实对杨阿五没什么心思,二人就只是在几年前崔澈随杨广出镇并州时见过一面,那时杨阿五才九岁,他能有什么想法。

说罢,崔澈将喝奶喝得正起劲的菩萨奴抱开,不顾他嚎啕大哭,放进了摇篮里。

随即便将杨丽华扑倒在床,用实际行动表达心中的爱慕之情。

杨阿五与晋王妃之弟萧玚的婚事原本都已经要议定了,只差临门一脚,却偏偏逢了丧事。

萧玚之父,西梁天子萧岿因病驾崩,终年四十四岁,谥号孝明皇帝,庙号世宗,由太子萧琮继位。

遭了父丧,萧玚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谈婚论嫁,必须得守孝三年,再作计较。

故而杨阿五的婚事再度拖延下来,但好在她还年轻,还未满十三岁,哪怕三年后,也才十五六岁的青春年华。

崔澈顾不得感慨杨阿五婚姻之路崎岖坎坷,在送走杨丽华母子与义女宇文娥英后,没多久朝中就有政令下达,命各地州县兴建义仓。

由当地官员根据治下军民的家庭贫富状况,订出相应等级标准,每年秋收后,各家按照贫富等级,捐出的粟麦,放置在义仓,以备灾年。

上户为粟麦一石,中户为七斗,下户为四斗。

崔澈清楚,这一条政策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隋朝这些年确实是灾害频发。

可他也明白,义仓虽然是民众所捐,用来防备凶年,但必然是会被官府挪用,这种事情在后世都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封建社会,家天下。

起初民众或许还会捐献粟粮,但若是被挪用得多了,官府又不给补上,谁又会继续捐献。

到那时,半自愿性的义仓制度就会演变为强制性的税收,不需要太久,时间崔澈都还记得,就在开皇十五年,也就是十年后,杨坚下诏,将义仓转变为官仓。

当然,粮食还得是民众来捐献。

但这些也与澈哥儿无关,哪怕国家信用因此破产,也不是他该操心的事情。

崔澈要做的,就是替岳父大人办好事情。

在青州总管府的号召下,四州各县纷纷兴建义仓,只等着秋收后,存放民众捐粮。

国家的信用可以破产,但他崔澈在青州百姓面前不能言而无信,至少在自己主政青州期间,决计不许地方官府挪用义仓。

至于之后的官员挪用,也只会让青州百姓更怀念自己。

青州总管的三年任期已经过半,崔澈深耕底层,广纳人心,尤其是六千盐兵,一万盐工,更是愿意为其赴死,可谓是收获满满。

与此同时,北方草原又有大事。

摄图对隋朝卑躬屈膝,也表明他这个所谓的大可汗当到了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