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离子源将龙珠样品中的原子或分子电离成离子,再利用电场或磁场加速并分离这些离子,根据它们的质荷比(m/z)不同,形成特定的质谱图。
这一过程不仅揭示了龙珠含有碳、氢、氧、氮等基本元素,还检测到了微量金属元素如铁、硅的存在,这些元素通常与复杂有机结构或生物矿化作用相关。
能量散射光谱仪的应用,则为理解这些元素如何在龙珠内部组织提供了关键线索。
当X射线或高能电子束照射到龙珠样品上时,它们会与样品中的原子相互作用,发生弹性散射(即瑞利散射)和非弹性散射(如康普顿散射、俄歇电子发射等)。
通过分析散射光的能量分布和角度分布,伊凡能够推断出元素的化学态(如氧化态)、化学键类型(共价键、离子键等)以及分子结构信息。
结果显示,龙珠内部的化学键网络异常复杂,存在大量的共轭体系、环状结构和特殊的立体异构体,这些特征远远超出了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有机物所能达到的程度。
这解释了为何龙珠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与普通物质截然不同。
伊凡注意到,尽管龙珠的元素组成看似平凡,但其内部却隐藏着惊人的复杂性和功能性,这种特性可能是外星文明通过高度先进的科技手段精心设计和制造的。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外星人?”
伊凡在心中默默问道。尽管他已经亲自测量出了龙珠的这些奇异特性,但他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毕竟,到目前为止,人类观测到的已知宇宙中还没有发现任何一颗生命星球。
地球和人类社会在这片浩瀚的宇宙中显得如此孤独和渺小,仿佛是被命运特别眷顾的幸运儿。
龙珠的元素组成虽然看似普通,但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性却异常惊人,这很可能指向了某种高级智慧的设计。
外星文明的可能性,虽然听起来难以置信,但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对于生命的理解还远远不足。
考虑到宇宙的年龄和尺度,以及我们尚未探测到的广袤区域,地球生命的孤独性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以立足。
伊凡开始搜集关于外星文明和星际交流的理论与假说,其中费米悖论(Fermi Paradox)尤为引人深思:如果外星文明普遍存在,为什么我们至今没有发现它们的踪迹?
或许龙珠就是解开这一谜团的关键线索之一。
它可能是外星文明为了某种目的而制造或遗弃的,其独特的电磁特性和复杂的化学结构,可能是为了与特定环境或生命形式进行交互。
他开始思考,如果龙珠真的是外星文明的产物,那么它为什么会出现在地球上?是意外坠落,还是作为某种交流信息的媒介?
“不管怎么说,希望能够成功。”
伊凡万科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制造出了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