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徐光启再一次到乾清宫求见,这一次徐光启拿出了一个让朱天启十分满意的方案。
即以府州为单位,提前召集下属县的主管官员到府州衙门开集体会议,如此一来朝廷便只需要派出三百名左右的钦差便足够了,同时徐光启已经命人把旨意抄录了两千多份,集体宣旨的同时,也要保证每个参会的官员都要拿到手一份,并在现场把会议精神传达透彻。
朱天启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这方法不错,徐爱卿你抽空去一趟兵部,把这法子跟孙尚书他们说说,他们的工作量更大一些,毕竟这全国的卫所和千户所太过分散,要真一个一个跑下来,不知道要跑到什么时候去了!”
徐光启点头应下,施礼说道:“兵部也可以以各卫所为单位,把下属千户所的主官都召集到卫所来进行集体宣旨,还有就是相近的卫所也可以集中在其中一个卫所作为宣旨地点,如此一来,应该也是可以节约很多人力和时间的!”
“好,那就照徐爱卿你说的办吧,稍后还要劳烦徐爱卿去兵部跟孙尚书好好说一说这其中细节了!”朱天启当即拍板,对徐光启一笑说道。
徐光启自然是点头直接答应了下来。
朱天启本来是打算让徐光启尽快去跟孙承宗传授经验,让他们尽快把旨意发下去的,但是低头一看桌案上摊开的好几本史籍,和被自己写得乱糟糟的笔记本,朱天启只好又叫住了徐光启,因为他突然想起来,徐光启好像对农业方面的知识还是很擅长的。
朱天启一指徐光启身后的椅子,说道:“徐爱卿你先坐,朕还有些事情想要向你请教。”
徐光启听了这话,赶忙拱手施礼道:“臣不敢,皇上有什么要问的,臣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天启却是一笑,说道:“徐爱卿你不必这么紧张,就当是朕与你随便聊聊,你先坐下。”
徐光启虽然有些惊疑不定,不知道皇上今天要跟自己聊些什么,但还是先退后了几步,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朱天启这才开口说道:“徐爱卿你为官多年,对我大明之事应该还是很了解的,陕西之地,历来是灾情泛滥之地,近几年这寒潮又是一年赛过一年,这寒冬之后常有旱灾,朕担心,若是明年陕西再逢大旱,该如何是好啊?”
徐光启听了这话,倒是少了几分紧张,毕竟皇上问的是国事,不是什么超出他认知范围之外的事情,而且他是现任的户部尚书,皇上问的也是他分内的事情。
便当即回答道:“回皇上,臣认为,若是再逢大旱,则应提早就近调集周边府县之粮,先解燃眉之急,然后朝廷再派出官员,划拨钱粮以赈灾民!”
老实说,听了徐光启的话,朱天启是有些失望的,因为徐光启这话太过中规中矩,没什么新意,别说让他耳目一新了,他甚至感觉徐光启的回答有些敷衍,缺乏对现实情况的考量。
朱天启只好耐着性子问道:“徐爱卿你说要就近调集粮食?那陕西之地,多为黄土山地,不逢旱情尚且粮食歉收,若逢大旱,周边府县哪里还能有余粮可用来调拨赈灾?”
明朝的陕西布政司辖区可是很大的,基本上涵盖了整个陕甘宁地区。
徐光启听了这话,却是当即回答道:“回皇上,陕西之地虽然地处偏远,又多黄土山地,确实不宜种粮,但那多是说的陕北之地,像陕南之西安府和汉中府,群山围绕,水域纵横,土地肥沃,每年产量皆有盈余,此二地之余粮,则足以解陕西之燃眉之急!”
听了这话,朱天启不禁有些惊讶了,赶忙翻出桌上的地图册来看了看,还真如徐光启所说,西安和汉中这两片区域都是地势平缓之地,且有很多河流交汇,确实是块儿好地方。
如此说来,还真是自己孤陋寡闻了,被自己对陕西的固有认知给影响了,一想到陕西就联想到黄土高坡,风沙漫天,总感觉这地方要再赶上大旱,那真是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听徐光启这一番分析,再一比对地图才恍然大悟。
西安自不必说了,作为十三朝古都,自然是块儿风水宝地,而汉中历来也算得上是兵家必争之地了,汉中地处盆地,非常适宜种植稻米,自古以来就是块产粮的宝地!
想通了这事,朱天启自然是感觉心情好了许多,但是新的疑问也就来了:“那既然陕西之粮,足以做到自给自足,为何陕西的灾情却屡屡难以平息,每到灾年便哀鸿遍野,更有百姓走投无路,甚至高举反旗,成了土匪流寇,朕听说,陕西的匪可是越剿越多了!”
徐光启听了这话,虽然心中知道答案,但是却犹豫了一番,才施了一礼开口说道:“皇上,关于此事,还请皇上恕臣斗胆,臣认为,陕西之事,虽是天灾之故,但更是因为朝廷赈济不力,官吏无能所致!”
朱天启自然是不会因此而生气的,他是喜欢听实话的,因为敢讲实话的臣子,才能办出实事来,当即一笑说道:“徐爱卿,关于此事的看法,你但讲无妨!”
徐光启也不含糊,当即便开口说道:“首先是这陕北缺粮之事,陕南各府之粮虽有盈余,但是各府官员却是无权把余粮拿出来送到陕北赈灾的,因为按照朝廷惯例的规定,丰年之粮应当存储入仓,以备灾年之用,若是没有朝廷的旨意,这粮是谁都不能动的!”
朱天启听了这话不禁有些惊讶,忍不住开口问道:“你是说,以前之所以没有就近调集粮食,不是想不到,而是因为朝廷不允许?那朝廷又为什么不允许呢?”
朱天启问完这话,却顿时感觉自己这问题问得十分不妥了,他是皇上,以前的决策也是他拍的板,现在怎么反倒问起人家徐光启了。
可是徐光启看起来却并没有对朱天启的问话表现出一丝惊讶来,反倒是一脸正色的回答道:“这自然是因为朝中的某些官员不想让皇上您这么做,所以对于当地的灾情,他们自然是有所隐瞒的。
甚至您最终看到的赈灾方案,也是由内阁议好了呈给您的,您自然是只能看到他们想让您看到的东西,最后按照他们的建议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