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弘治皇帝却一抬手,打断道,“收到宁王献礼后竟前来禀报,足可见寿宁伯拳拳忠心,这一点朕自知晓。”
“不过……”他又拍了拍张鹤龄的肩,和悦笑道,“你怕是不知道这位宁王爷此时境况……”
他悠悠捋了捋须,自信道:“即便宁王有心作乱,也没有半点成事的可能。”
“陛下此言何意?”
张鹤龄实在不明白,弘治皇帝哪来的自信。
弘治皇帝踱步还殿,在大椅上坐了下来,他招了招手,唤得张鹤龄到了近前。
“你可知自文皇帝之后,各地藩王都不再掌有兵权?”
弘治缓缓道。
文皇帝,便是明成祖永乐,即是那位自北平起兵,夺了其侄儿朱允炆皇位的燕王朱棣。
朱棣以藩王之身起兵成事,他当然知晓藩王领兵的危害性。
所以永乐帝登基之后,便下令剥夺藩王的军政大权,将这些藩王当成是吉祥物般养在封地。
张鹤龄点了点头:“这一点,臣自是知晓的。”
但他立马接道:“可饶是如此,藩王府内还有亲兵卫队,这些可都是精锐兵力。另外,藩王也可勾结地方军官,积聚实力。只要一起兵,他们便能迅速组织起强大兵力。”
藩王是皇家血脉,天生具有号召力。
而且他们上有朝廷分封赏赐,下又能从地方上豪征暴敛,都是富可敌国。
只要有钱有权,想暗中积攒些精锐兵力,不是什么难题。
“你说的,倒也不错!”
弘治笑了笑:“但是,其他藩王或许能靠着亲兵卫队成事,但宁王却是不行。”
“为何?”
张鹤龄无法理解弘治的自信。
弘治帝捻须笑道:“因为他宁王,压根就没有亲卫!”
“没有亲卫?那是什么意思?”
张鹤龄有些懵,他印象里,明朝的藩王虽然没有兵权,但府内都有亲兵。
这支亲兵,便是藩王的私人武装力量,是他们的心腹兵马。
那宁王既为藩王,怎么会没有亲卫呢?
难道他堂堂一个王爷,竟是个光脑司令?
“你有所不知,宁王之父,即已故的宁康王朱觐钧,曾因私扩卫队,遭人弹劾至京中。先帝思及宁王祖怨,担心宁康王谋反,便轻罪重罚,剥除他宁王府亲卫。”
“所以这宁王自继承王位以来,一直都没有亲兵卫队。”
弘治皇帝缓缓道来,将这事脉络解释出来。
说起来,宁王这一脉,自祖上起就有造反基因。
最早一位宁王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他曾与燕王朱棣结为友盟,与朱棣同时起兵。
当初朱棣起兵时,曾许诺宁王,将来成事之后,定会大肆封赏,以报共事之恩。
后来朱棣当了皇帝,非但没有封赏,还找了个理由,将原本位于大明北境,执掌重兵的宁王,给调去了江西南昌,剥夺了宁王手中兵权。
自那之后,宁王与朱棣一脉,就暗暗结下了梁子。
也正因如此,上一代宁康王私扩卫队这件小事,被先帝给揪住重罚。
以至于,现如今的宁王朱宸濠,事实上是个光杆儿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