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四章 殿试,新科状元(1 / 2)李修然不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会试刚刚结束,紧接着而来的就是殿试。

此时,夜未央,月色未落。

苦命的举人们便要出发前往皇宫了,他们将在皇宫让皇帝永兴帝出题“检验”。

不仅是进士们在忙碌,殿试的举行地——皇宫金銮殿,一群侍卫也在忙不迭的收拾着考场。

金銮殿是皇宫的正殿,通常是皇帝举行朝会和重要事宜的地方。

李墨染还是有条不紊的样子,背着手往皇宫走去。

他不由的想起来,昨天自己考中进士以后,父亲母亲和妹妹难以置信的样子。

一想起来,李墨染心里便是一阵舒爽。

天不生我李修然,儒道万古如长夜。

现在在他心里,殿试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会试之后的殿试,只是给进士们排个名次。

排名分为三个档次,首先是一甲三进士。

就是人们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

其中探花郎还是有说法的,因为殿试是皇帝亲自主考。

其中第三名探花不仅要有知识、才能,进士本人还必须要身材高大,外貌端正。

因此,探花郎不一定是最有文采的。但一定是最英俊的那个。

想当年,李墨染母亲孙淑云的父亲便是第一甲第三名。

探花郎英俊,隔代下来,生的李墨染和李如月外貌都是极佳的。

再下来便是二甲进士若干,三甲进士若干。

等李墨染到了皇宫门口的时候,门前已经是挤满了人。

这些进士将来都会是周朝政治上的弄潮儿,或者被淹没在这官场宦海中。

李墨染看到人群,嘴角噙起了笑意。不管怎么样,总归是要开始了。

身怀抱负者,不可让其泯灭于众人。

那群儒生看到了李墨染,不免生起了轻视之心。

不过就是走了狗屎运考中了进士,这殿试的一甲进士还是地方举人的。

等待片刻后,巍峨高大的宫门缓缓打开。

宫门里,一列护卫皇城的惊龙卫黑甲含着肃杀之气奔跑而出,一身锁子甲沙沙的碰撞着。

一位年长宦官尖细的声音高声喊着:“行了,众位贵人们,跟咱家走吧。”

众多身穿儒装的进士含着紧张、兴奋的心情跟着宦官往里走着。

一进入皇宫,进士们便看傻了眼。

残月还挂在角楼上,光晕朦胧昏黄,还带着清晨的薄雾,夜凉如水。

宫殿的金顶琉璃瓦、红门,支撑大殿的柱子上盘卧着黄金巨龙,格外壮观。

一众进士穿过了水榭楼台,快到了皇宫正殿金銮殿时,礼部侍郎和吏部侍郎已经等候在了那里。

礼部侍郎杨仲林温文尔雅的笑着对吏部侍郎说道:“看着这些进士,就像看着当初的咱们啊。”

只不过,沉浮宦海多年,杨仲林早就不是当初的自己了。

他抬眼看去,那些兴奋的进士一如往昔的自己。

恍惚之间,杨仲林仿佛在人群中看到了自己向这里走来。

杨仲林苦涩的笑了笑,看来自己都快忘了,原来的自己也是有一颗赤子心的啊。

哪个读书人年少时不曾立志匡服天下啊?幻想着自己能驱除外敌,成就无上功耀,力保我大周江山万万年。

只不过,这赤子心让功名利禄磨去一点,让无上地位磨去一点,再让荣华富贵磨去一点。

磨来磨去,赤子心和心中的光芒便消逝掉了。

往后,心中只余下了功名富贵,趋炎附势。

但愿,这些年轻进士们不会再成为下一个杨仲林。

那宦官把进士们带到杨仲林面前,便离去了。

剩下的事情,就看礼部和吏部的了。

一抹金光,撕破黑暗,照亮了金銮大殿。

太阳出来了。

在正殿前侍候的太监高声传着旨意:“宣永兴年新科进士入殿觐见。”

“宣永兴年新科进士入殿……”

“宣永兴年……”

金銮殿很大,里面已经摆满了考试用的桌椅。

杨仲林和吏部侍郎带头向永兴帝行礼:“臣等拜见陛下,愿陛下长乐未央。”

除重大场合,拜见皇帝是不需要行跪拜礼的,只需要简单的作揖弯腰行礼便是。

龙椅上的永兴帝浑身散发着威严,不带任何感情的开口说道:“平身吧。”

行完礼后,礼部尚书让众人在考试用的桌椅前坐下了。

殿试之时,考的只有策论一题,由皇帝亲自出题。

穿着深青色官服的杨仲林走上前躬身行礼问道:“敢问陛下,此次殿试题目为何?”

永兴帝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我大周北境多受侵扰,那便以何以解我大周边境之忧患为题吧。”

说完题目以后,永兴帝就静静的坐在龙椅上用审视的眼神看着众人。

当他看到李墨染时,脸上闪过了一丝常人无法察觉的玩味的笑容。

定国公李景松的儿子,最后还是高中进士了。

那看来这定国公之子,倒是颇有一些文采了。

杨仲林退下后,“稍微”润色了一下题目,吩咐几名宦官抄写了下来发给了众进士。

殿试用的纸极为的考究,用的是江南上供的优质雪花宣纸。

据说这种宣纸可传千年不朽,留墨百年而不变色。

桌椅前,李墨染低头看着面前雪白宣纸上写着的题目:

自朕登大宝以来,励精图治,教化万民。

欲效仿先贤,使天下万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

然我大周北有外敌环伺,至我大周民生凋敝,六畜不得安矣。

望今有贤者,可奉旨呈我大周之良策。使我大周四海升平,不为战事所扰。

看完题目以后,李墨染沉思了起来。

永兴帝想要的,不过就是一个能平定北境的方法罢了。

可是要平定北方,哪里有那么容易。

大周能人志士这么多,不还是没有解决的方法。

在李墨染看来,这周朝已经烂到骨子里了,才会一直无法解决北方边境的问题。

在京城这么多年,李墨染看到了周朝太多的黑暗。

小吏横行霸道,那些纨绔二代强抢民女,当官的收取贿赂。

光是京城,天子脚下便是这样,地方上可想而知。

难道永兴帝就不想政治清明吗?

他也想,执刀人也在做肃清朝堂、天下的事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