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人可以改变的世界,项少龙终究还是没有勇气直接挑战整个贵族阶层。那就潜移默化吧,自己能做到哪步就算哪步。
琴清不只有纪嫣然这个助手,她还把乌廷芳和舒儿都拉去帮忙。可能是以前也没干过什么事,玩儿腻了,乌廷芳和舒儿居然也喜欢上这种充实的生活,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最后将军府就剩下项少龙一个闲人。大白天的将军府显得冷冷清清,再不复以前的莺莺燕燕,欢声笑语,
项少龙感觉自己像是在吃软饭,女人们忙着干事业,男人整天游手好闲。无奈之下,项少龙开始关心起自己的工作来。白天也会去找李斯,学习一下他是怎么工作的,还会去教导太子,有时间还带着太子和李斯、韩非交流心得,偶尔也去军营,关心一下士兵的训练。自打回到咸阳就没这么有正事儿过。
琴清和纪嫣然都是顶级才女,将能收集到的先秦文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凭借自己雄厚的财力,都进行了出版,资本的力量得到了充分地展示。
项少龙看着这败家娘们儿,不把钱当钱,虽然琴清花的是自己家族的钱,不是花他的钱,可是他早已把琴清的财产当视作自己的财产,看得他一阵阵心疼。他怕把自己疼死,一再向琴清讲解出版业的盈利模式,看她们始终无法理解怎么能把知识变成钱,就现身说法,抄了一部《封神演义》让她们出版,拿出去卖钱。
此书一出,立刻被惊为天人,原来还有这么让人着迷的读物。被美女崇拜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项少龙一激动,差点儿想出版一本琼瑶作品,那还不得被美女们捧上天啊。
项少龙深入地了解李斯的工作后,发现,他的工作并不轻松,诸多掣肘。
李斯道:“左右丞相职权重叠,难以分明。我又是代项兄行使左相之权,自然会被吕不韦刁难。”
项少龙问道:“这两个丞相应该怎么运作?”
李斯道:“这要由孝公时商鞅变法说起,当时国君下设庶长和大良造。至惠文王,那时商鞅的大良造兼庶长集军政于一身,功高震主,惠文王忌之,遂将商鞅车裂于市。从此集权于君,再置相以代大庶长制,置将以代大良造制。把政军分了开来。而相则为百官之首,后来又因丞相职务过重,分为右丞相和左丞相,大致上以右丞相管政,左丞相管军,故前者就像以前的庶长,而后者就是大良造了。军政本就难以分开来,由于左右丞相都是直接辅佐国君,所以凡由国君决定的事,自然就要征询他们的意见。左右丞相是通过四院去管治国家,四院就是军政、司法、税役和工务,分由司马、司寇、司徒、司空四位大臣执掌,现时左丞相管的是军政和工务,右丞相管的是司法和税役。”
项少龙:“那就是即使是我来行使这个左相的权利,也难免和吕不韦争权。令出多门,祸乱之源。有没有什么方法改变这种状态?”
李斯道:“变革势在必行。”
项少龙问道:“李兄有什么想法?”
李斯道:”我这半年来一直在研究商鞅的改革,发觉在官制方面仍有很多破绽和漏洞,所以下了点工夫,草拟出一个更理想的制度,若能施行,必可达致大治。纵使将来一统天下,亦可应付得来。我的方法简单易行,就是设立三公九卿之制。所谓三公,就是只留一位丞相,为百官之长,主掌政务。然后改左丞相为太尉,专责军务,再在这两职之外设立御史,为大王负责往来文书和监察臣下,丞相、太尉、御史,不相统属,只向大王负责,最终裁决权全归于大王。”
李斯续道:“所谓九卿,大部分都是我大秦原有的官职,只不过职权划分得更清楚。三公只负责辅助政大王治理国务,各方面的具体工作,则由诸卿分管。例如奉赏,是主理宗庙礼仪,下面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朴、太医、太令丞等官员;其他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等八卿亦莫不如是。像现在的禁卫、都卫、都骑三个系统,改制后将全归于卫尉指挥统理,免了现在各系统互相倾轧之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