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二章 田福军规劝徐爱云(2 / 2)先秦夏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西安晚报影响力很大,编辑也很厉害,善于接受新思想,所以孙少平把自己的稿子投给了西安晚班。

西安晚报的一个编辑看到孙少平的这篇稿子大吃一惊。

因为孙少平的这个观点,和目前的政治气候明显不符,但是他又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实在太好,有些观点简直是深入人心。

他觉得要是拒稿了实在可惜,他想把这篇稿子递给主编看看。

主编看了之后,也觉得挺好,西安晚报是西安市委主办的报纸,主编自己也做不了决定,于是把这篇稿子递给了更上层的领导。

这个领导一看递上来的稿子,直接眼前一亮,这位领导也是农村来的,他知道目前的农村是什么样子。

这篇文章上的观点如果被采用,那么农民的日子要好过不少,于是他决定让这篇稿子见报。

第二天,孙少平的这篇稿子一字未删的出现在了西安晚报上。

之后,这篇稿子像是一颗炸弹炸响了了一样,瞬间引爆了“包产到户”这个话题。

有的领导觉得这个观点简直是乱弹琴,有的领导却觉得这个观点很好,很符合目前的情况。

这篇文章甚至受到了更高层的关注,高层领导一看这个观点,就觉得这是个解决农村问题很好的观点。

有关领导对这篇稿子作了批示,“可以试点,酌情采用。”

田福军也看到这篇报道,当他看到作者名称时,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福军,你这是想什么呢?”

徐爱云看到丈夫看了报纸后,整个人呆了好久。

“爱云,你看看这篇文章。”

田福军把孙少平写的文章让徐爱云看,徐爱云并没有关注作者,并不知道这是孙少平写的。

“福军,你觉得包产到户真能解决农村问题?”

“绝对能解决,你知道我经常去农村,对于农村的情况很熟悉,如果“包产到户”真能实行,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农民很快会富起来。”

“那很好呀,希望领导们能够采用这个观点。”徐爱云也赞成的说了一句。

“爱云,还有一点你没有注意到,你没有看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谁?”

徐爱云又拿起报纸看了看,只见作者的名字叫“少平”。

“这是孙少平写的。”田福军感叹的说了一声。

“这怎么可能,徐爱云觉得叫少平的人多了,这个“少平”怎么可能是孙少平。”徐爱云立马反驳。

再说他不认为孙少平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刚才那篇文章她看了,她觉得想要写出刚才的文章。

首先要对农村的情况足够了解,还要对相关政策有足够的把握,孙少平一个毛头小子怎么可能写出来。

“爱云,你看看这个。”

田福军把孙少平写的盗墓笔记递给了徐爱云,她一看作者也叫“少平”。

“这是孙少平写的?”徐爱云试探着问了一句。

“是,前两天你没在,他和晓霞回来的时候带给我的,是他写的小说,已经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买的挺不错,我看了,确实写的很好。”

徐爱云还是有点不相信,她觉得一个农村穷小子怎么可能做出这种大事。

“福军,你不会是骗我呢吧,这真是孙少平写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