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这么快?难道燕王府有人给建文报信?”燕王疑惑道。
“殿下多虑了,以老衲所看,此攻城非彼攻城。”
姚广孝道:“殿下此时太过劳累了,多日都未曾睡好,太过紧张了。”
“即使王府中真有这么一个人,来回传信又怎么可能这么快?”
燕王抚额道:“几日都未曾合眼,思绪繁杂,是本王糊涂了。”
“殿下,此时或许是收服北平城外这些兵马的契机。”
姚予初道:“只需燕王手中的两样东西。”
“何物?”燕王好奇道。
“圣旨与齐泰写给张昺的那封信。”
姚予初心中猜测,此时攻城,不会是针对燕王来的,原因有二:
一,就像师父所说的那样,北平到应天的消息不可能这么快,京中没有收到消息,没有圣旨送到军中,他们不敢这么做?
二,抓捕燕王一事,是绝密,外人不可能知晓,张昺更不可能事先将这件事大肆宣扬出去,北平军中知道的也就只有何玉一人。
所以,他们攻城可能只是看见了,丘福他们攻破北平九门,门卒死伤无数,误以为北平城出事了。
此时,要让他们见到朝廷的圣旨和兵部尚书齐泰的信,知道了朝廷等人的态度。
这样,才能顺势将他们收入麾下。
“大开城门,让他们入城!”姚予初对张玉说道。
不多时,几位将领进了燕王府,映入眼帘的是几桌宴席,燕王快步前来,握住两人的手,拉入宴席之中。
“标下还以为燕王出事了,如今见燕王无恙,就放心了。”其中一位将领道。
姚予初将圣旨与信放在两人面前,说道:“几位可愿助燕王清君侧,成后世名?”
“标下愿与燕王清君侧!”
???,答应的这么快?这让姚予初有点猝不及防,看来燕王在他们的心中此建文的分量还要重。
从洪武年开始,燕王在战场上表现出众、屡立战功,多次带人深入漠北,追击元廷。
到了建文登基时,燕王已经是军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在北平的边军中拥有巨大威望和深厚人脉。
他们答应的这么快,倒也有迹可循。
北平九门悉数沦陷,多亏了丘福,张玉等人,人常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只能说,燕王的誓师大会讲的太带感了。
北平,一夜之间,被燕王握在了手中。
..........
几日后的清晨,北平城焕然一新,前几日战火的痕迹在今天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一切还要感谢朱能,是他连夜带人打扫。
百姓也不是眼瞎,姚予初写的檄文可是贴满了北平城外,大家伙都知道这几天发生了什么事,有很多人拖家带口急急忙忙搬出了北平。
燕王也任由他们去,并未阻拦他们,还给他们发放了新的通关文牒,没有这个,别的地方可去不了。
姚予初已然在城门处等后多时,前几日,就收到了朱高炽将要返回北平的消息。
算算时间,今天也就到了。
尘土飞扬,马车驶入北平城,姚予初与朱高炽寒暄了几句,就让他们赶快去见燕王。
如今燕王造反,自己的三个儿子还在外面,稍有不慎,就会出事,这几日可是愁的,茶不思饭不想的。
见了几个儿子平安归来,压在燕王心中的一块巨石头也能落下来了。
姚予初远远看见,马车上探出个脑袋一直看着自己,是朱高煦。
脑袋上还摞着个脑袋,是他弟弟朱高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