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思量,回到崇贤坊,萦娘正分派奴仆与这位侄儿,李君羡忽然想到了,让其来时,带上县丞的举荐信。此事乃李勣特意嘱咐,好为其在司农寺求职时,省却诸多麻烦,如今或许能从举荐信中得知其姓名。
“可带了县丞的举荐信?”
侄儿正满心欢喜地与萦娘左顾右看,闻言,先是一阵愣神,继而抓耳挠腮,羞涩道:“在随行包裹中,我这就取来与叔父。”
“看把你急得,回家怎不见有这般心急呢?”萦娘满是不屑的瞥了一眼,双手抱怀,甚是不悦。
见状,李君羡暗自忧伤:今晚就交粮,今晚就交粮……如今后院起火,我可承受不住。
接过举荐信,果然信中有侄儿的籍贯姓氏以及履历,那‘义’字之后,唤为表——李义表。
听着怎就那么熟悉呢,倒不是本体记忆中的熟悉,好像在史书上见过,却又十分模糊。
这也难怪,大唐有天策上将声名远赫,像李勣、苏定方这般大唐威震四方的当世名将,在历史的洪流中也不那么耀眼,苏定方更是被通俗小说写成了叛将,直到天朝时期,才得以正名。
或许李义表是被唐初某位声名远扬之人盖过了锋芒,亦或是,在某件政事或军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得以在史书中留得一名之提。
嘶!不对,若‘义’字是李义协这一辈的字派,那此后帮武媚娘当上皇后,‘笑里藏刀’的李猫李义府该如何论?
那李义府的祖籍好像是瀛洲饶阳人,距洺州武安县也不过两百多里左右,不会是同出一脉吧?
如果真是的话,那玩笑就开大了,李义府眼下,应该是为李大亮表荐为门下省作典仪,此后会为刘洎与马周举荐,改为监察御史,待太子与魏王双双被贬后,随侍新太子李治。
这几日正是各地进奏之际,身为剑南道巡察大使的李大亮,应该会等皇孙出生后,才回剑南道,贞观八年本体与李大亮同征吐谷浑有过一段交情,届时宴席上得细问清楚了。
希望是多想了……
这也没办法,一般逆臣如果家眷亲属没有参与,史书中也就只提本人,李君羡本体最后可是与侯君集张亮等人同为逆臣一列的。
“有何不妥吗,叔父?”
李义表睁着一双懵懂的眼睛,轻声试探,一连唤了三次,李君羡都不曾听见。正沉思间,手臂猛然一阵刺痛,却是萦娘看不过去,狠狠掐了他一把。
“无有不妥、无有不妥!”李君羡支棱着身子,尽量不吱哇出声,“叔父是见县丞在信中,夸赞我侄儿身为武安县法曹,恪尽职守,明断事理,感叹我李家也有通晓律法之人,让你这般良才,去司农寺做个陪伴,有些屈才。”
“叔父过虑了,侄儿能有幸承蒙叔父、叔母大恩,前来长安任职,已是天大荣幸,岂敢再贪图功名?”
“也就三年,三年期满后,英国公会再于九卿中与你另寻心仪职位!”萦娘如是安抚道。
要是真如李勣所言,长安那么多官吏子嗣争相入职九卿,只需混个三年而已,早就与李勣达成协议了,也就只有萦娘才信李勣这老小子的鬼话。
“勿需忧心,你既来了,叔父岂能任我侄儿至于他人为伴?只是你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况且长安乃京畿重地,人际关系复杂,即使叔父有心庇护,也需你自己实力能与人比肩。”
李君羡说时,一拍李义表结识的肩膀,朗笑道:“夫人先与府中设宴,准备为我好侄儿接风洗尘,我先带义表去普宁坊让英国公看看,就凭这般仪表,英国公怕是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快去快回,义协待会抽空回来,还想与兄长言说老家情况呢。”萦娘追着出了乌头门,连连叮嘱道。
一路话说武安老家近年来的变化,不倾片刻已是到了普宁坊,却见李君羡停躇不前,若有所思道:“叔父若与你同去,那英国公或许以为叔父有心自夸,如今你独自一人带着举荐信进去拜会,英国公必然惊叹你的胆色,此后便不会多加为难与你,不知你可有这份胆气?”
但见李义表拱手作了一礼,面不改色道:“不敢丢了叔父威名!”便径自前去扣门。李君羡在身后不由暗赞了一句:“好胆气!”
约过一个时辰,日影西垂,英国公府上下由李勣带领,将李义表安然无恙送了出来,那一脸痴呆的李思文拉着李勣的手,欣喜若狂地向李义表道别,只听李勣耐心叮嘱道:“入职九卿尚需时日,如今你且安住崇贤坊,多多向你叔父、叔母请教长安事宜,待事定,会有司农寺的人前来唤你。”
“多谢君侯照应!”
看着仪表堂堂的李义表远去的背影,长子李震掩门之际,终是忍不住心中欣喜:“阿耶这次可是捡到宝了。”
却听李勣哼声道:“你若但凡有一丝出息,阿耶又何必捡这块宝?”
言罢,抬手就朝李震后脑勺来了一巴掌,声音之脆亮,足以响彻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