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家里来人了(1 / 2)盼夏小师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近来长安很忙,除了北苑禁军的招募如火如荼,皇宫城内,李二与三公忙也着接见各地进奏官,部署一年要领。

六部二十四司,因为今年进补的官吏特别多,自月初起就没停歇过,这也间接表明,大唐吏治越发精细,历史的车轮正滚滚而行。

九卿上下自接到皇孙即将诞生的消息,临时抽调长安、万年两县差役,正紧锣密鼓的布置,东西两市临近各家店铺也因此日进斗升,忙碌着为五品以上在京官员筹备贺礼。

城内坊民、城外百姓可管不了这么多,手里的田地还等着灌溉锄草呢。

倒是长安文武一众女眷难得悠闲,带着孩童穿梭在城外花香水色之中,确有那‘长安三月春未暮,城中不见游人归’之感。

当然,在这春意盎然之际,崇贤坊的李君羡和萦娘也没歇着,早早折了半天假,匆匆赶来柳絮漫天飞扬,烟雾蒙蒙的城东灞桥,迎接老家来的侄儿。

每年这个时节,新晋的官吏要在这长安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中,与友人折柳依依阔别。加之此处远可眺山,近可戏水,也是长安丽人春游的好地方。

此前长安一度闷热数日,今日游人异常繁多,俨然有那游人肩摩毂击的壮观。

眺望远处大道上飞翔的纸鸢,萦娘绣眉紧皱,不由发起牢骚:“怎地过了未时,还不见人影,英国公还在普宁坊等着呢。”

“急甚?近来赴任官吏频多,驿站拥挤,耽误片刻,也在情理。”李君羡眯着熊猫眼,哈欠连连,不耐烦地回道。

昨夜与邹凤炽密会,得知坊民已经搬入新宅,大通坊的豆腐作坊也一起开始营业,其余九间豆腐作坊选址初步落定。

长安县这边,以西市为主,待贤、永平、大通三坊为辅;朱雀大街沿路各坊多为皇亲贵胄,只置了安业、开明两坊;选定万年县东市肯定耗资巨大,还是以余家老叟的常乐坊为主,永宁、安邑为辅。

最后一处,起初定的修政坊,鉴于东南角即将修建曲江池,寺院也不甚众多,向上提了两坊,迁至升平坊。此后会有众多寺院将其环绕,其中便有那烂怂大雁塔的慈恩寺。

至于花馍一事,自李君羡与房玄龄闹掰之后,邹凤炽三天两头被已经晋升为长安县县丞的裴行俭召去县廨问话,如今提都不敢提,只能暗中先寻觅巧妇,每日加紧调教。

“好像来了!”萦娘指着灞桥烟柳之中一辆缓缓行来的马车。

朦胧中,那马车上探出一个头系平帻巾,二十出头的绿衣青年,向这边招手,不等过桥,匆忙下了马车,提着衣角,快步近前而来,伏倒在地:“侄儿拜过叔父、叔母。”

“一路风尘仆仆,累坏了吧?快起来!”

萦娘说时,连忙扶起青年,细细打量着多年不见的侄儿,只见眼前的青年丹眸凤眼,剑眉英挺,棱角分明的脸庞与青年时期的李君羡竟有那么七分相像,只是青年灵动的眼神与嘴角的甜笑,明显比一月都不曾回家的李君羡多了几分细腻。

看着看着,萦娘眼中逐渐涌现出看别人家孩子的目光:“九载未见,长高了,也俊俏了。”

“叔母取笑了!”青年掩面羞涩,转而环顾四周,问道:“怎不见义协?”

闻言,萦娘瞬间变脸,绣眉蹙动,气呼呼地看向正发呆的李君羡:“别提那小崽子!”

却是除了气氛李君羡近来不归家交粮,还在怄气李君羡放着东宫的大好前程不顾,反要儿子从小丘八做起。

青年不知就里,以为是从弟李义协贪玩,未曾前来,忙劝慰二人道:“此处风大,还是先入城,祖母有好多话托我带与叔父、叔母呢。”

见李君羡仍在发呆,萦娘唤来马车,将青年扶上去,悻悻然道:“你叔父近来喜欢吹风,就让其在此好好享受吧。”

言罢,已是招呼马夫扬鞭,疾驰而去,留下满面柳絮的李君羡在风中凌乱。

“大哥,你倒是告诉我你叫什么啊!”看着马车疾驰而去的身影,李君羡不由心叹道。

自那日萦娘与李勣约定由家中侄儿代替李义协照顾李思文后,李君羡一有空隙,便在脑海提取本体记忆,然而怎么都想不起来这位侄儿的姓名,只依稀记得与李义协同为‘义’字辈。

问题的根源应该是九年前,本体回乡祭祖时,与家中的两位兄长起了争执。武安县的老家长兄早逝,二姐远嫁,本体为老幺,上面两位兄长都因本体授封五连县公,在本县挂了闲职。

当年回去时,四兄长因为与妻室没有儿子,想着借本体的威望,购置县中田产,顺便再取一房妾室。事情本来很简单,但四兄长过于心急,为本体发现田产乃是强买而来。

二人起了冲突,三兄长前来相劝,也是长兄为父,说话语气重了些,三人当场翻脸,本体连夜带着萦娘与小义协就回了长安,一连五年都不曾往来。

直到本体从兰州征讨吐谷浑得胜归来,三兄长亲自前来长安探望,兄弟几人的关系才略微缓和。

其实三兄长能来,也不过是为了儿子,也就是适才这位还不知姓名的青年,在县中谋一个职位。族中本就人丁不旺,本体也就勉强应下了,只是仍旧不愿过多联系,这几年一直由萦娘与老家几个兄嫂互通书信,挂记家中老母身体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