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末,四月出的时候,城中桃花已开始败落,而山上的花正烂漫。这一座山上因着地势与位置的缘故,坐落着许多道观与寺院。晴天来山上踏青,晚间寻一座道观或寺院歇下,翌日回去,是暮春时节一大乐事。
今日来踏青的人也很多。
有一个孩子才从母亲车上下来,便向着远处撒欢似的跑。母亲体弱,只得叫婢女与乳母追过去,她在后面喊:“六郎你慢些跑——”
这个年纪的男孩子正是精力旺盛时,很快就将婢女与乳母甩在后面。他跑过一个小坡,穿过几丛灌木,面前便是一片草地。草地尽头有院墙,院墙前边长着数棵花开正盛的桃树,同绿草相配,真个应了陶渊明所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下立着的一个娉婷的身影。
这男孩放轻了脚步跑过去,在她身后立住。见她始终抬着头,不觉开口问:“你在看什么?”
女孩这才发觉有人来了,慢慢转过身,将目光移到他身上。
一番对视,男孩先开了口:“姐姐,我是不是曾经见过你?”
女孩摇摇头:“我们不曾认识。”
“那今日便是初识了,”男孩笑起来,“我姓崔,在家排行第六,家人都唤我六郎。你呢?”
“我叫苏玲珑。”旁的却不肯多说了。
“哦,苏姐姐,”崔六郎向她靠近了几步,抬头看着她,“你方才在看什么?”
“看桃花。”
一阵风吹来,枝头上的花翩翩而落,只有绿叶依然挺立。
崔六郎不解:“这树上的花都快开败了,有什么好看的?”
苏玲珑轻笑:“正因为快败了,我才要多看几眼。再过些时日,想看也看不到了。”
崔六郎似懂非懂,站在她身边,任由她将自己头顶的几片花瓣拂去。
她仍在看花,而他在看她。
“我一定是在哪里见过你。”崔六郎笃定。
苏玲珑仔细回想,也笃定道:“可我确实不曾认识你。”
崔六郎问:“苏姐姐你家住哪里?”
“我么……”苏玲珑回身看向那道院墙,“我就住在这里。”
院墙里面有钟声传来,厚重透亮。
崔六郎说:“这里不是道观吗?”
“是啊,”苏玲珑道,“我父亲死了,祖父让我暂时住在这里。”
死亡对于崔六郎来说太远了,他所想到的是另一件事:“他想要你出家?”
苏玲珑摇头:“祖父说,让我先住在这里,他很快会来接我。”
“噢……”崔六郎不再说话了。
两人又静静站了一会,崔六郎的乳娘便寻过来了。他只好向苏玲珑告辞,回他母亲身边。苏玲珑脸上是笑着的,崔六郎亦是笑着同她告别,然而转过身,崔六郎的脸便拉了下来。
乳母问:“小郎君这是怎么了?”
“姊姊,为何苏姐姐的父亲死了,她祖父就要她来住道观?”
“这……”乳母一时也答不上来,只能猜测,“或许是想要她来此为亡父祈祷?”
崔六郎信服了,这才安然去寻母亲。
而这边的苏玲珑,又独自在桃树下站了许久。直到日暮时分,风吹过来一阵饭菜的香气。她伸手,有心想折一枝桃花下来,可是手刚一碰到近旁的桃枝,树上的花瓣就簌簌而落。她只好收回了手,最后再看一眼桃花,转身沿着院墙走了。
绕着院墙,转过一个拐角,很快便走到一个小门。推门而入,她有心避开那些女冠,因而转捡小路走,费了一番功夫,才走回自己的厢房。这时天上已没有红霞了,风也大了起来。
厢房外立着几个小道姑,正在与她身边的侍女争执。
她的侍女有两个,大的那个叫阿英,十七岁,个头比一些同龄的男子还高些,站在门口,宛如一尊门神。小的那个是前不久祖父新买来的,却不知是何年岁,只知她叫青青。阿英正指着几个道姑骂,青青站在一旁一言不发。
苏玲珑走近,青青分明是背对着她,却比其他人都先发现了她,转过身来向她道:“姑娘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