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方略策论,这些人跪着(1 / 2)闭麦吃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苏秦的一番策论,敲山震虎。

这便是他【口若悬河】的能力,这是个神技,意思便是苏秦说起话来的时候,基本停不下来,而且加本身的内政与智力属性,都可以从基础增加说话内容的精度。

让苏秦的话,易于接受。

震惊,自然是震惊的。

颍川学子,乃是世家大族,多是满腹经纶之辈,家中典藏书籍万千,从小饱读诗书,懂得审时度势,分析时局。

所以都是聪明人,但是此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居然可以口若悬河的将他们都说服。

这就有些震惊了。

李治淡淡的笑了笑:“说得对,现如今,陈留之地正式发展蒸蒸日的时候,办学之策,也不光是只教学儒学那么简单。”

“没那么简单?!”

几人眉头紧皱,心里咯噔了一下。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历来的规矩,难不成要废儒学?

李治接着道:“各位,都是儒生文人,无需担忧,儒学在我心中依旧是根本之学,教导君子之道,为人处世之道,为官济世之道,乃一个人性格心性之根本,但其余之学,才是在乱世之中,生存之本。”

“实业,乃是现如今齐头并进的发展之业。”

蔡邕每一次听李治说起这些的时候,脸总会挂着淡淡的笑容。

的确,他明白李治是儒学为本,百花齐放的心思,而且尤其重视法墨。

任何一个儒生,会将儒学和儒家思想当做神一样来信奉和膜拜,但是明白人都知道,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任何一家的思想,都是有独到之处的。

现如今,法墨便是如此,而李治似乎提出了实业这句话。

让蔡邕敬佩。

“各位,先行稍等片刻,我叫书童去沏茶。”

茶,可是奢侈品。

即便是蔡邕,没有了俸禄,往来皆是白丁的情况下,他也舍不得天天喝。

现在是因为高兴,又要再一次听到李治的策论,心里有按捺不住有些兴奋。

沏茶,等待,商谈的节奏慢了下来。

李治开始了他改变这些颍川儒生三观的一次论断之策。

……

一个时辰之后。

学堂内的讨论热络了起来。

荀彧:“懂了,若是成立所谓的工程编队,便可养100人左右,在任何城池,可用工期来进行约束,每个季度给工人发放钱粮,这样的话,百姓收入升,治安相应得到改善,同时名望也可积累而来,库存之中的税收,也不会少。”

“这就像活络筋骨般,可将我大汉如今之堵塞的状况一下子疏通,百姓吃得饭,还有钱赚,就会紧紧跟在大人身后,如此,政绩不出三年便可震惊朝野。”

郭嘉坐在末席,说起来,和这么多颍川大儒一起到陈留来,他的确是个弟弟,只能在末席一边流汗一边记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