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些快些。”
站定在药橱近前的柜台外,中年妇人对着云娘再催促过一遍,才自怀中取出一张皱皱巴巴的方子并着银钱一起置于柜面上,对着抓药先生道。
“劳烦,循着这方子再抓一副药。”
“这是?”
抓药先生瞧着约莫三十岁年纪,拿起方子就要细看,云娘匆忙凑至近前,将手边孩童抱起,解释道。
“先生,前些日子我家春央受了寒,有些咳嗽,这方子是从前城里柳大夫开的,孩子吃着一直很好,今次再来抓一副。”
“原是济仁堂的柳老先生开的。”
抓药先生点头,转身行至药橱近前,口中小声嘀咕。
“不对啊,瞧着份量大了些,不像是…”
云娘悄悄瞥了一眼近旁的中年妇人,见她似乎并未在意,松了口气,低声道。
“先生,我家春央身子素来弱些,柳大夫才多加了温养的药在其中,吃着是极好的。”
“我知道了。”
抓药先生并未回头,也不再继续多言,只管抓药。春央依偎在云娘怀中极是听话,中年妇人眼中不耐愈发明显。
“我且去门外盯着送糖水的车架,你取了药速速出来做事,镇子南边那几家都是老主顾,耽搁不得,更出不得岔子。”
“娘放心,。”
云娘点头应下,春央眼见中年妇人走远,趴在她耳边轻声道。
“娘,阿婆已经走了。你放心,我记得你说的话,稍后先去柳条巷给爹爹送药,再去城南寻你。”
“好孩子,路上要小心。”
云娘抱紧怀中孩童,声音微带沙哑。
“见到你爹,嘱咐他要保重身体,不要再没日没夜地做活。现在,他身子已不如从前,再经不住这样的劳碌了。”
春央点头,眼中尽是乖巧懂事。
“娘,我知道。”
静香站在一旁,这祖孙三人言行她无意撞见,却已尽收眼底,春央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直直盯着她瞧,她亦将这孩子上下打量个彻底,近前对云娘再一个福身,道。
“婶婶,你怀里这位妹妹唇色浅淡,眼下隐隐泛青,想是走街穿巷受了寒气。眼下时近冬日,虽有柳大夫的方子,可她到底年纪小,身子骨单薄,还需注意早晚添衣,每日可进些驱寒的姜汤,以免引病气入体。”
听过这番话,云娘看向静香,眼中有些惊讶,春央却已点头应道。
“多谢姐姐。”
“举手之劳,无需言谢。”
“这位大嫂,你的药得了。”
抓药先生将一剂药分作三份,厚纸包裹,扎成一捆,递于云娘手中,眼中带着深意。
“我虽不会瞧病,但也懂些药理,这方子极好,却不医小儿风寒,而是专给心肺受创的人调理身子的,功效大相径庭,切不可混着用。”
“小妇人,谢过先生提醒。”
对着抓药先生点头算作谢过,云娘匆匆而走,将出门前,春央对着静香再是一笑,她微微一愣,随即也是一笑。
下一刻,再有求医之人登门,将那对母女的离去的身影挡了个结实,静香收回视线,自腰间荷包内取出那枚紫色玉牌,双手捧着,递于抓药先生眼前。
“先生有礼,可否劳烦通传一声,我有些琐事,想寻三公子一叙。”
玉牌通体为紫,精致剔透,落于静香掌心,抓药先生瞧得仔细,并未接过,只一拱手,道。
“小娘子稍待。”
“多谢。”
静香一个福身,收回玉牌,抓药先生转身而走,药橱前换做一青衣学徒守着,照旧自求药之人手中接过方子,一一挑拣,秤好配过。
静香站在原地,看着眼前的人来人往,一时有些出神,浑不觉身后紫衣少年已至。
“小娘子神思不属,像是有难解之事,不妨说与我听听。”
“此事,确需文公子相助。”
静香回头,对着文昊一礼。
“冬日既近,虽有柳大夫良方调理身体,奈何节气寒凉,家主病势反复,我探他脉息艰涩迟缓,寒气淤滞,渐有生痹之相,特来求文公子过府,为他细细诊来。”
“你确定?”
文昊眉心微蹙,静香摇头。
“如今,我不过纸上谈兵而已,并不确定。”
“原是,如此。”
文昊点头,浅浅一笑。
“受人所托,自当忠人之事,你家少爷本就是我的病患,此一去合情合理,只是…”
“只是什么?”
静香不解,文昊再道。
“只是,他为人一贯自有坚持,从不肯让我近身去探他的脉象。可若得你相劝,他想来会听上些许。”
“此事只管交与我,文公子且随我往青石巷一去。”
心中微松,静香对文昊抬手相请,他却未前行,只抬手指了她脚下。
“且慢,时值秋末冬初,小娘子鞋袜俱湿透,必有寒气沿足底而入,你难道不知?”
“这些,并无妨。”
“足底有穴名涌泉,寒气沿此而入,侵入体内,以至经络涩滞不通,小娘子可将一册脉经寒症篇倒背如流,当知其中利害。”
静香低头大略一看,并未在意。
“我无事,回别院换过就好。”
“楼上诊室内有炭火,此刻并无人,你且先将鞋袜烘干,再行回返亦不迟。”
文昊再劝,静香只是摇头。
“不能再耽搁了。远行在即,我数年之内并无机会亲在他身边照应,连陌路之人尚且不及,唯有眼下能做一些,且做一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