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年轻人的荣耀(2 / 2)敖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两个项目对20世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引出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普朗克方程式引出了量子力学。

因而到1925年,近代物理理论基础被人们了解了。

随后,原子结构,分子物理、核能、半导体、超导体、计算机、雷达、激光等等都产生了。

没有量子力学,没有相对论,就没有这些20世纪的科学文明。

这两个基本发现,引起了大批我们现在可以享受的应用。

同样可以说,20世纪末到21世纪,也会有类似的发展。

我曾经在电视台接受采访的时候被问及许多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什么样的人才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成就等等。

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

这个过程当然很复杂,我从科学家做出重大发明、发现时的年龄来说明一下。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的时候才25岁。

1912年波尔提出量子论时27岁。

1925年薛定谔、海森堡和泡利建立量子力学时分别是37岁、24岁、25岁。

1927年狄拉克25岁完成了相对论性量子力学。

1935年汤川秀树提出介子理论,28岁建立了核力基础理论。

我在这里要着重强调一下,创建量子力学时,很多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科学家都访问过玻尔的研究所,那时玻尔的年纪也不大,40岁不到。

爱因斯坦的年纪也不大,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是中年和中青年。

可是建立量子力学的不是玻尔、爱因斯坦,而是一批更年轻的科学家。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又是一批年轻的科学家,36岁的朝永振一郎,28岁的施温格,29岁的费恩曼完成了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到1950年代,新的基本粒子被发现了。

这些新问题的解答,是由另一代年轻的科学家作出的。

盖尔曼提出奇异量子数的时候才24岁。

杨振宁和李政道,分别是33岁,29岁发现了宇称不守恒。

吴健雄44岁实验证明了宇称不守恒。

1960年代,29岁的格拉肖和34岁的温伯格统一了电磁作用与弱作用。

1999年得诺贝尔奖的霍夫特和费尔特曼,也都是更年轻的一代。

物理学这些重要成就的创造在于青年。

关于生物学,DNA的分子结构是由39岁的克里克和27岁的沃森发现的。

我相信科学的成就属于青年,这个规律不会变。

人才的成功,我认为有四个必要条件:要培养年轻人,要选准方向,要创造环境使得能够专心做研究,要抓住时间和机遇。

怎样才能做到这四点,就需要上一代科学家、政策和领导的支持。

我想,我们华国在这方面的国家政策是正确的。

上一代的科学家也是很关心的。

所以将来的成绩会很大,21世纪,我们可以看到华国科学的发展。

这些,自然都要落在你们的肩膀上。

你们是年轻的一代,是更有希望的一代,希望未来的世界,能镌刻下你们在座各位的名字。

让我们重新追回历史上属于我们华国的荣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