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然落座之后,作为发起者和组织者的林老走了上去。
“那好,我就借着今天这个机会,跟大家再多说两句吧。”
“也是突然有感而发,都算是些老生常谈,平时这种话我是绝不会说的,但今天却是颇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台下众人精神一振,林老平时的确不是一个喜欢空口说白话的人,他一向都是以研究学术为主,压根没听说过他有说过类似什么心灵鸡汤之类的话语。
今天竟然能让林老主动站在演讲台上,可真是让人非常意外了。
遂即就听演讲台上的林老清了清嗓子道:
首先我要感谢王总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我不知道你们认同不认同,但我是非常认同的!
我们各自的研究方向不同,我本人也不是精研物理方面的。
但正如王总所说,解决那两朵乌云的时候,有爱因斯坦等人站了出来。
那么解决我们现在已经日渐落在头顶的阴天,会有什么人站出来?
说实话,我很期待。
或许,我们的时代正像是百年前那样,处在另外一个黄金时代中。
只不过身处黄金时代的人,通常都会被自己所在的时空所迷惑。
这也是人的局限性。
没有人能够跳出时间的框框去看到宏观意义上的发展。
然而所谓的黄金时代,他真的就是遍地黄金吗?
可能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的确如此。
可那也只是因为我们仅仅只挑选了历史中那些代表了辉煌和灿烂的片段!
如果将那些时间稍稍的向前推一点。
在爱因斯坦没有站出来的时候,在量子力学没有被发现的时候。
那个时代的人们,会不会也像我们一样,越研究,就越发觉得迷茫,越发觉得绝望?
我不清楚那些过去的人到底有什么样的想法。
历史已经尘封在了时间的长河之中。
那些人,我说的绝不仅指代爱因斯坦那样的伟人,他们在那个时代中,都积极投身于研究的浪潮里。
正是因为他们每个人的参与,每个人义无反顾的推动,才会将那个时代从黑暗中推向光明。
都说我们人类从历史中能学到的其实就是我们从来不会吸取任何教训。
这话说的的确有几分道理。
(台下众人笑。)
不过我今天想说的是,关于历史,别人可以不重视,不去看,但我们不行。
因为我们这些人,不,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你们,你们已经站在了这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中最重要的十字路口上。
到底是继续选择一头扎下去,朝着最黑暗的地方去争取最耀眼的光明,还是干脆就无动于衷的站在岸边上?
大家都知道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普朗克建立的方程式吧。
迈克尔逊和莫雷的实验是1887年在美国做的。
他们测量顺地球转动方向的光速和背着地球转动的光速。
简单的想法是,顺着地球转动的光要走的快一点,反之就要慢一点。
但实验结果是两个方向的光速相同。
普朗克方程式是针对热的物体如何发光的问题。
物体的温度不同有不同的光谱,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能量的分配。
普朗克推测了这个能量的分配,提出了量子概念,得到的普朗克方程式与实验符合,而经典的物理学是不能求得这个方程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