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神经反馈训练技术的发明其实很偶然。
1968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Sterman教授在研究睡眠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经过几个星期的训练,猫能够根据得到的反馈学会通过自我调节脑电波SMR来得到食物。
这项研究1970年发表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上,
更关键的是,神经反馈会改善高级认知能力。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Schafer和Moore 2011年在《科学》发表研究,证明恒河猴可以通过听觉视觉结合的神经反馈训练,学会自主的改变前额叶的脑电波。
这还仅仅只是依靠听觉和视觉对大脑产生被动的影响,整个训练过程是需要缓慢进行推进的。
而按照基地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科室的专业配置,他们安装的机械义肢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对使用者产生自适配能力。
这个自适配并不是机械适配人类,而是要人类主动去适配机械。
他们只需要完成在机械义肢上的神经反馈,并且将反馈信号直接传达进入脑部。
通过直接刺激脑电波的方式,来最直观有效且精确的改变人类的脑电波释放幅度,从而使得机械与人体完成完美的适配平衡。
王然现在缺少的就是这一步。
一来是因为现实世界的硬件能力还根本不足以支撑。
二来则是因为这项技术一旦实现,产生的影响会比机械义肢还恐怖的多。
如果能把技术做到这个层面上,那一瞬间就能扩展出更多的领域。
举个最简单且最直观的例子吧——脑神经元活化,这其实就是对脑电波神经反馈训练技术的一种高等级应用。
王然正是在脑神经元活化区接受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造才变的比以前更加“聪明”。
就算不需要进行这种高等级的应用,王然也掌握不了这种极为精密复杂的应用。
以他的能力能够掌握的技术就完全可以实现针对个体的加速学习计划。
加速学习,辅助睡眠,增强记忆力……
这些都是最基础的应用,也是现实世界已经快要达到的技术层次。
他们欠缺的就是王然手中掌握的关键技术。
换言之,只要王然带着这项脑波反馈技术,并且将其加以利用的话,以上所说的项目可能很快就能够进入到正式的应用中。
很可惜,王然不敢。
这些东西在科技成就上说起来很简单,可实际上却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能够起到非常恐怖推动效应的东西。
一个单纯脑电波输出的技术就已经让他们不得不如此小心的对待。
要是这时候还硬挺着为了追求完美而将两个关键技术合并起来放出去,那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找死。
脑波反馈技术必须要压着,直到他们拥有足够的资本,掌握了足够的市场以及科研人员之后,王然才会一点点的在现实中提出想法,给手下的科研人员指出研究方向。
然后由他自己在最困难的地方将关键技术一一“攻克”。
这样一来就能淡化自己背后团队的影响,渐渐的将他天才的形象树立起来。
并且背后有着规模庞大的研究团队,有着天文数字的研究经费支撑,对外讲出来的话也会有底气的多。
至少就不用害怕自己的技术会被人怀疑来头不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