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了两天时间王然就返回了现实世界。
他已经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甚至比想象中的还得到的更多。
在龙码以及中继量子计算机的加成下,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他就成功的将机械臂的商业化版本的具体模块构建完成。
其中有一部分是非常复杂的交错回环式逻辑布局。
这是王然在借鉴了现有的脑机接口的实例代码之后才最终完成的。
其实说白了就相当于是很多做项目的人都会用到的小技巧。
把原本的代码拿过来,在需求方需要的地方改上那么一下就完事了。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王然一个人,即便有中继量子计算机和龙码,想要完成这种任务,仅凭这么短短时间就做完,那根本就是在做梦。
其实想要做一款真正的机械义肢,仅凭王然现如今做出来的东西是根本不达标的。
当然这标准是基地第一人民医院的标准。
以这里的标准来说,王然的商业化发展路线其实就是把一个半成品放在市场上去销售。
为什么会这么说?
因为在他的产品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并没有实现。
那就是比现如今他所拥有的脑机接口技术更加具有黑科技性质的——机体信号反馈技术。
所谓的机体信号反馈技术其实是一种人类自身已经习以为常的能力。
那是一种甚至被我们平时主管意识忽略掉的“次要”感觉。
比如对温度的感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等。
这都是我们正常人的肢体能够反馈给我们大脑的信息。
正是因为有这些信息的存在,才能够让我们的大脑及时的做出应有的判断,并且推动后续的行动导向。
如果没有能够返回大脑的信号,那么这个机械义肢就永远只能是个工具,而不是成为指哪打哪的真正肢体的一部分。
没有了这种能力,所谓的划时代其实也根本无从说起。
另外,若是缺少了这种神经的感知反馈,只是依靠物理参数,脑波只能控制输出,那么机械义肢就绝对没有办法达到真正人类手臂的多功能性和灵活性。
其实这种神经感知反馈的能力还是机械义肢的最大辅助。
这在机械义肢的应用中其实还被称为脑波反馈技术。
就像是照镜子一样,通过镜子观察到的信息能够对我们自身的举动产生很大的影响结果。
比如查看是否有油污、汗迹等等。
现实世界中的脑波反馈技术,也叫脑电波神经反馈训练技术的基础是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的三个重要发现:
德国科学家汉斯伯格在1924年首次记录到脑电波。
俄国诺贝尔获奖者巴甫洛夫在19世纪末发现经典条件反射。
美国行为主义大师斯金纳1938年发现操作性条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