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并没有给沈舒逸任何商讨的余地,想来是对清泉资本本身并不信任,而非简单地修改提案就能解决问题。
沈舒逸想了想,又拿起电话联络了几位圈中的朋友,一圈儿打听下来,沈舒逸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上清制药的野心很大,董事会对国内的私募基金并不信任,想找一家美元基金做投资方,通过基金牵线,打开海外市场。目前得到的消息基本可以断定,他们选了青杉资本。
大家听沈舒逸讲完前因后果,无不沮丧。然而,如果对方是对他们的投资提案不满意,那他们还可以努力改,可现在人家根本是对清泉资本不买账,他们即便再努力也没有用啊。
沈舒逸也是这个意思,既然对方已经表明没有进一步商讨的余地,那就没有必要再在这个项目上白费力气,赶紧抽身,寻找下一个好项目才是正经事。
但宋颂不同意。
“之前做提案的时候,我详细研究过目前国内私募业务做得比较大得几家中外基金,并做了优势和劣势的对比,并与上清制药的发展战略一一进行了匹配。我不认为清泉在上清的投后管理方面会比美元基金差。
的确,美元基金在促成海外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方面可能比我们有优势,但海外市场真的是上清目前的业务中心吗?众所周知,中国的创新药起步比欧美要晚很多,虽然说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客观上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要赶。
上清背靠的母集团实力雄厚是没错,但它作为一个新公司,真的能刚一起步,就研发成果赶超欧美吗?一家创新药企业,如果研发成果不够突出,那么即便海外商务资源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宋颂一口气说了一大通,其实大家都知道她说的有道理。但作为一家外部的投资机构,他们如何能直接告诉企业,他们的战略规划有问题,说服他们转变战略?这未免有些异想天开。
王磊安抚宋颂:“你的逻辑是OK的,但我们得承认,如何规划企业战略,是他们管理层内部的事。既然他们的规划与我们相悖,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还是少做无谓的努力才好。大家这段时间都费了很大心力,但抓住沉没成本不放,不是理智的做法。”
宋颂又看向沈舒逸,他没言语,看来与王磊想法一致。
宋颂深吸一口气,又说道:“我并不是因为放不下之前所作的努力,才对这个项目这么执着。我只是发自内心地觉得,上清管理层的决策出现了偏差,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有希望将他们的观念扭转,清泉也是有机会拿下这个项目的。”
沈舒逸沉吟片刻,抬头问她:“你觉得对方董事会,会愿意跟一个外部的投资机构,讨论他们的企业战略问题吗?”
宋颂目光坚定又清澈,“我相信事在人为。”
“好,既然你有信心,那我给你去机会去争取。但时间宝贵,其他人都要进入下一个项目,如果你在上清这里耗太久,下一个项目没办法给你留位置。”
“谢谢沈总,我会努力。”
****
宋颂从沈舒逸那里拿到了上清几位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一一打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