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二章 受到诅咒 体味人世(1 / 1)闫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人都希望自己过得比别人好,这难道不是社会阶级的第一推动力吗?

——引言

这一天,李叶遇到两件使他终生不忘的事情。

村中一个年近六十的哑巴患了癌症,在自知去日无多时,他和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挨家挨户祈求施舍。他希望施舍来的钱能帮助母亲度过无依无靠的晚年,而他的母亲则希望再去医院买些药来,延续儿子的生命。他不是先天性哑巴。在他能一连串说出七八个字组成的短句时,一次发高烧引起的咽喉炎毁灭了他的语言系统,这场灾难也让他终生未婚。母子二人来到李叶家门口时,吴霞迎了出去。哑巴一见到吴霞后立刻跪在地上只顾磕头,他的母亲满眼泪水,诉说着儿子的不幸。吴霞看到可怜的老太太手里攥着一把钞票,明白了她的意图,做人最基本的良知迅速将她的同情心呼唤了出来,她伸手想把跪在地上的哑巴扶起来,可是那哑巴丝毫不动,反而更加快速地磕头。吴霞不忍心看到这一切,于是赶快返回屋里拿了两百元钱塞到老太太手中。老太太接过钱后也跪了下来,她一声不吭,只是放声大哭,仿佛在用哭声传递着悲哀、不幸和无以言表的感恩之情。李叶站在阳台上怔怔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看母子二人千恩万谢后相依而去,然后继续敲开另一户人家的大门又继续说同样的话,重复同样的行为。

一切悲剧故事都比不上亲身经历的悲剧给予人的启示和教育深刻。这场面为他的人生观增加了一些悲剧色彩。

第二件事虽然与他无关,但如果从血缘关系上去讲就与他息息相关了。一夜之间,村中很多墙面上都被人用毛笔写上诅咒偷狗贼的肮脏语句。李叶在村子里转了一圈,看到最起码不下十种语式,但都表达着同一种意思——即偷狗者不得好死、断子绝孙、家破人亡等等。正因为李叶与偷狗贼有亲情上的联系,他才被那些话弄得魂不守舍,他感受到汹涌而来的指责、辱骂和恶意。他心中慌乱极了,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赶紧回家躲着,像一只遇到危险后把头埋进沙堆里面的驼鸟一样。

随后的十来天里,李叶的父母都对墙上的字缄口不言,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一样。可是对于情感逐渐丰富和细腻起来的李叶而言,他的羞愧是正直的表现,他总被那些肮脏的语句折磨着。连续几天他都没有出门,一直窝在床上看一本名叫《怂恿,喜讯》的短篇小说集。他用胳膊当枕头,胳膊被压麻了无数次。但事实情况是,他根本读不下去,心总被烦心事占领。还好那本已经出版了十多年的书因为纸张老化泛黄,散发出浓烈的香草味,他一页一页地拨动着纸张,沉醉在源源不断散发出来的书香味中。最近几日,他故意浑浑噩噩,为的是弱化强烈的自我感受。即使如此,他仍是思考了很多问题。

“没有人会尊重孩子们!”李叶心里想:“大人们一直忽略孩子们的情感需求,他们甚至认为孩子们不应该有七情六欲。他们不去理会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也不去教育和疏导。他们从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恰当,会给孩子们以什么样的表率,他们忽略了以身作则这个至关重要的教育法则。喜欢瞧不起人的当着孩子的面说别人的坏话,仇富的人当着孩子的面充满嫉妒心的传播仇恨,见不得任何人过得比自己好;骗子当着孩子们的面说骗人的好处,小偷当着孩子的面数偷来的钱。大人们回忆起自己的年少时光,总是觉得轻松快活、无忧无虑,那只是回忆造成的假象而已,真的是无忧无虑吗?曾经真的没有烦恼吗?只是没有现在的烦恼而已。而我们的书本上又怎么写呢?上面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再贴上‘勤劳’、‘质朴’的标签,但是爱是没有标准的啊,可书上却写着标准答案,这标准答案限制了孩子们的思想。一谈到父母就是恩重如山,一谈到孩子就是快乐活泼、无忧无虑,说这些话的人动过脑子吗?从此,孩子们不会去思考,自己所受到的爱是否合理。有多少孩子们明明有父母,却很孤独。乡村真的宁静吗?一点也不宁静!父母亲真是如书上所讲的那样吗?一点也不是。这里有无限的矛盾、歧视和烦扰……”李叶忽然想到了《雾都孤儿》中的奥利弗,他心里想:“人们拳头总是打在谁的身上呢?是否总落在那些软弱善良的人的身上?——权利的基本特征是阻止和索取,无辜的弱者总是受害者——于是一旦出现一个恶霸,十里八村就会鸡犬不宁。公平的世界富有吸引力,但不公平的世界更具有吸引力。人的喜怒哀乐是那么不相通,你的不可忍受在别人看来却是理所应当——谁都不会做出让步。大家都是同样的人,只是戴着不同的面具而已。人人都希望自己过得比别人好,这难道不是社会阶级的第一推动力吗?”

“为什么不幸的事总发生在不幸人的身上呢?”李叶又忽然冒出这样一个想法,他嘴里嘀咕着念了出来,不知是在问自己还是问上帝。他能思考这个问题不是没有缘由的。五天前,李叶随父母去给姑姥爷莫沉拜年。二十年前,一个身体健硕、相貌英俊的男人迅速俘获了一个女人的心。当莫沉向女人表达爱慕之情时,那个女人幸福得几乎瘫掉了,她因爱这个男人的一切而愿意毫不犹豫地付出自己的一切。没有任何阻碍,两个人结婚了,婚后的两人通过全心全意地履行各自的职责获得了婚姻幸福。

一个夏天的深夜,莫沉出门小便,他刚迈出屋门就觉眼前一黑,然后瞬间倒地失去了知觉。女人听到动静后出门查看,发现丈夫已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医院诊断结果是脑溢血,他们在莫沉脑袋上开了个小洞,才救回他一命。但脑神经的损伤让他一条腿和一只胳膊失去自由活动的能力,他瘫痪在床,依靠药物的缓解和女人的照料活着。凭借体力吃饭的农民失去体质,就好像一只鸟失去翅膀。

当李叶时隔一年再次见到姑姥娘吴丽时,印象中那个身体健康、面色红润的妇女已经因为在短时间内遭受的巨大精神打击而完全变了模样,她眼睛干涩无光,像流干了泪水一样,面无血色的脸上出现了乌云一样的黑斑;直到她见到李叶后,被无助、痛苦禁锢了很长时间的热情和温柔才挣脱了出来,并掩饰住了无助和痛苦。当我们充分地了解一个人以后,才看得出他的哪些笑容中带着悲伤。李叶看出了隐藏在姑姥娘吴丽笑容背后的一些秘而不宣的忧郁情绪。

无休止地谈论有关自身的众所周知的悲惨故事,会令所有人失去同情心和耐心。吴丽也明白这个道理。大家也不愿意再去谈论与此事有关的话题,因此一个上午,两个勤快女人伴随着叮叮当当的厨具碰撞声忙个不停,准备着丰盛的午餐。沙发上李树和莫沉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社会性话题;李叶在电视机前翻看着电视节目。直到餐桌上散发着不同香味的饭菜一应俱全后,大家一一坐定摩拳擦掌,准备大快朵颐。莫沉先生用主人翁的姿态用手朝饭菜挥了一下,说:“家常便饭简陋清淡,但可口就好,大家开吃。”几个人几乎同时动筷,在一片碗筷的撞击声中表示出对饭菜味道的认可和对掌勺之人的尊重。

饭后,几个人聊起了天。

“我突然想到个有趣的经历,”吴丽笑吟吟地说,“当时,大儿子和二儿子一个上初一,一个上初三,他俩早晨六点起床,徒步去一公里外的学校上自习课,七点半回来吃早餐;我必须七点钟之前起来,才能留有足够的做饭时间。有一天,大约是深冬季节吧,我睁开眼就有不妙的预感,看了一眼时间,已经七点十分——哎,妈呀!我提着尿壶就往外跑,去厕所倒完后——我脑子的确蒙了,尿壶没换成水壶——哈哈哈……直接从水缸里舀水就往锅里倒,等熬完粥,烧好菜,发现灶台上有一个夜壶,瞬时明白了原委……”

大家笑成一团。

用故事去引出故事——想必读者先生都知道,所有作家都受过这样的启发。几个人脑子里都开始思索着或道听途说或真实经历的趣事。

“我年轻时下煤窑差点被电死。”李树见大家笑意已尽,接着话茬说,“挖好的煤装在电车里从矿井里往地面上运,走的是个斜坡,大约有一二十米的距离;一条细钢丝绳从上面吊下来,一拉,铃铛就会响,上面工人听到铃声后就按启动电车的电钮。有次,装好煤后我去拉钢丝绳,脚底没站稳,身子晃动一下,钢丝绳也大幅度摆动起来。钢丝绳旁边二十多公分处就是一个电灯泡,那电灯泡接口处铜片外漏,没有护罩,钢丝缠在上面了。我只觉得浑身抽筋,身子不断向上提,想喊救命又喊不出来,还好上面工友探头看到我浑身痉挛的样子,连滚带爬仓皇下来,脱下胶鞋朝我手上砸去——嘿,那个力道和准头。事后我问工友为什么会探头看一眼,他那个懒货平时可从不会看的。他告诉我说没别的原因,就想看看——幸亏他看看。”

“我怎么从来不知道呀。”李叶边笑边问。

“你才多大?”吴霞用双手比划着李叶当时的个头,“虽然这么小,但比刚生下来时好太多了,怀你的时候,就跟你爸天天生气,生你时,加你一起才九十多斤,生下来看了你一眼,那个可怜哟,一只手就能攥着,胳膊跟我大拇指一样粗……你爸在那挖煤,头上戴着矿灯,腰上别着铅酸电瓶;有次电瓶被磕了一道裂缝,里面硫酸渗出来,一个屁股被烧得稀烂;你刚学会说话,晚上我给你爸敷药时你指着你爸的屁股说:‘比股烧烂啦,比股烧烂啦’。”吴霞学着小孩子发音不准的腔调说。“还有一次,我抱着你刚走过一个胡同,你突然睁大眼睛盯着我说‘走走走,走走走’,我心里纳闷,去哪走呀?我不是正在走吗?你仍是又哭又闹地叫嚷‘走走走,走走走’,还用手指着胡同的方向。我掉头回去才发现里面有只狗,才懂得你在说‘看看狗,看看狗’。”

莫沉似乎突然想到些什么,他也兴高采烈地加入了讲故事的行列。

众人的趣事营造出来的融洽欢快的气氛把李叶刚来时的拘谨和胆怯驱赶得无影无踪,短暂的幸福感让两个家庭充满希望。当双方的情感都得到了充分表达后,显出意兴阑珊的样子时,李叶仍觉得意犹未尽。天色将晚,一家人踏上归途时,李叶在心中将今天定义为“值得永远铭记的一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