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四章 百晓(2 / 2)佩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薛问荆牵了牵嘴角给了他一个毫无诚意的微笑。无论值不值她都不是很想等。

也不知那女子是承受了多少非人的折磨,直到傍晚时分许芝才姗姗来迟。薛问荆暗自决定,如果他出尔反尔,那么晚上无论如何要趁着保卫别馆的铁甲卫换班的时候叫上阿陆逃走。

许芝看上去刚沐浴更衣毕,只用一段玉白锦带松松束拢的乌发还带着湿气。他命侍从端上一壶上好的清茶,亲自给薛问荆斟上一盏,温和有礼地说:“事情纷乱复杂,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看来许大人所知甚多。”薛问荆凉凉地说,“民女虽愚钝,话还是能听懂的,大人从哪说都行。”

许芝垂眸浅笑,道:“现在离就寝的时辰还早,有的是时间,许某就先从柳家祖上说起吧。”

薛问荆作出洗耳恭听的模样。说起来柳家祖上的事连她都不十分清楚,他又知道些什么?

“太祖当年打天下有林、王、柳三大功臣,林即献国公,王为穆国公,柳则是女郎母家的先祖文恪公柳珵。林氏善谋,王氏善战,柳氏理内政,终辅佐太祖荣登大宝,只是柳氏功勋不足林、王二人显赫,故未获同等殊荣。”许芝端起茶盏轻嗅茶香,娓娓道来,“待天下从战乱中恢复些许后,柳文恪公奏请建立明镜台以令天下清浊有鉴。太祖准,任柳文恪公为首任右掌镜御史,其弟柳珣为左掌镜御史。柳氏从此为天子掌镜,直到前朝柳燧大人告老迁居益州,明镜台左右镜才委以他人。”

薛问荆越听越觉得不可思议,忍不住打断道:“等等。大周史料我也是看过些的,从未看见过大人所说的这层缘故,也从未听家人提起过。再者,若柳家真如大人所言一般受器重,何以至今日与朝廷毫无关联的局面?”

“毫无关联?”许芝的笑容有些暧昧不明,“女郎既查阅史料,可曾发现在柳燧大人卸任之前,明镜台左右掌镜御史皆姓柳?”

薛问荆反问:“如此具体,民女一布衣之身如何能知?”

“这不就是了。女郎既不知,又怎能断定许某所说是假?”许芝奇怪道,“说来也怪,柳家虽自大周立国起绵延至今,本家后人却少,从柳燧大人那一代起都是单传。听闻柳楼主对女郎视若己出,难道就就没与女郎说过吗?”

薛问荆听他越说越离谱,道:“闻所未闻。”

“看来女郎对自己母家当真所知甚少。”许芝看上去并不意外,“也难怪,柳氏与其他功臣不同,明镜台监察天下,几代下来不知有多少积怨,若不懂得低调行事,只怕难留后人。女郎毕竟不是柳家人,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薛问荆冷冷地说:“大人所言着实精彩,只是不知可有实证?”

“历代掌镜御史的名录明镜台有藏,女郎若想看,回京之后许某为女郎找出来就是。”许芝狭长的凤眸微眯,眸光如沉潭映月,“不过,女郎母家的往事,还要向许某一个外人求证?”

薛问荆只低头品茗,没有接话。许芝继续道:“听闻当年柳大人决定让柳家淡出仕途与追云宫案有关。许某这些年听到一个有趣的传闻,说是当年三皇子一党并未杀绝。”

又是追云宫案。薛问荆不由得浑身一凛,这起陈年旧案自她入女学起就一直阴魂不散,她却始终找不到原因。她端着茶盏的手指不由得扣紧,故作镇定道:“大人的意思是当年的唐氏还有余孽?”

“也可以这么说。”许芝故弄玄虚起来颇有茶馆里说书人的风范,“但又不大确切。”

薛问荆想起机关门上碎裂的乾卦,忍不住脱口而出:“是皇室成员。”

许芝别有深意地看了她一眼,“当年唐氏除了谋逆的三皇子外还育有两位公主,在唐氏覆灭后陆续病故。传闻有一位公主并未离世,而是在人帮助下逃出了京城,死去的不过是个替身。”

他顿了顿,笑道:“当然许某也只是道听途说。”

“许大人这道听途说还真够让人惊讶。”薛问荆感觉到有些奇怪。如果和她说这些的是许和或者太后她并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但与她对坐的是许芝,先前在许家只是个需要亲戚接济度日的边缘人,在王明明被贬后才莫名其妙地忽然得到重用。

如果他不是在胡说八道的话,那他这些消息是从哪来的?

薛问荆抬眼看着他,目光沉静得漠然,“大人说好为民女答疑解惑,可说到现在没一件事有真凭实据,大人是当我傻呢还是存心逗我玩呢?”

许芝温和有礼地说:“是吗?许某还以为刚才所言已足以为女郎解答许多疑问。不过既然女郎这么觉得,那许某就再说一个人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