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快速搬来一把椅子,公孙弘坐下之后禀道:“陛下,盐、铁、酒纳入官营在郡县还好实施,手段残忍一些即可落实,但诸侯国中阻力较大,老臣觉得目前国库充裕,这项政策先知会下去,必须先解决掉诸侯国的事情。”
这正出了刘彻的心声,诸侯国确实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各自为政,还拥有兵马,就是一个国中之国,就拿当年刘彻发动马邑之围的事情来,打不打匈奴在这些诸侯国的心中压根儿就不关心,只要他们既得利益在,匈奴就入关他也无所谓。
“削国的事情还是先不要提,朕感觉匈奴人应该要动了,万一这些诸侯国在匈奴南下的节骨眼上向朕发难,就真得不偿失了。”刘彻担心道。
公孙弘其实也是这么想的:“那老臣就先把主父偃当年的推恩令重新颁布下去,强汉必先统一,这么多国中之国,迟早都要出大问题。”
“就按照卿的办,还有,在推恩令中也写下朕的承诺,从朕的子孙开始,不再封王。”刘彻话都不带一点犹豫。
公孙弘感受到了刘彻的气度,不再封王,刘彻真的是开了先河:“陛下,大汉有你,何愁不兴,老臣愿意以朽迈之躯助陛下完成削国大业。”
西汉自汉文帝、汉景帝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七王之乱就是诸侯王膨胀典型事件。
刘彻登基后承主父偃推恩令,其具体办法是,让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的人,就虚建国号。
但推恩令刚实施就找到王公贵族的强烈反对,加之刘彻手里无兵权,结果不了了之……。
就诸侯国的问题,公孙弘与刘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直到两个时辰后,皇后卫子夫的到来,两人才结束了谈论。
公孙弘起身拜别:“陛下,老臣就先退下了。”
“丞相,都一个月了,刺杀你的凶手抓住了吗?”刘彻很关心这件事情。
公孙弘听后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查,没时间查:“回陛下,当前朝廷内忧外患,老臣暂时还没有时间来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等推恩令颁布之后,老臣再慢慢清算,请陛下恕罪。”
“别人都要你的性命还是事?”这是刘彻第一次见把生死看得如喘的人。
公孙弘听后冷笑:“等陛下开始削国强汉大业的时候,恐怕想杀死老臣的人都要排队点号了,与这件事想必,那真的是巫见大巫。”
刘彻听后甚是感动,内心感叹可惜帘时的韩安国,他内衣公孙弘的这般心境。
“老臣告退!”公孙弘退出大殿。
卫子夫帮刘彻披上披风,而后让宫女端来了补身体的燕窝:“陛下,恭喜能得到公孙弘这样的良臣辅佐,来,趁热喝了。”
刘彻听后顿时高兴,接过燕窝道:“你知道这功劳还是谁的吗?”
卫子夫一脸茫然摇了摇头。
“卫青,要不是卫青带朕过去,朕还以为朝廷中当年那一批改革客卿们都各自回家了呢。”刘彻完放下燕窝碗继续道:“没想到公孙弘一直都还在。”
卫子夫眉头紧锁实在想不出卫青怎么会认识公孙弘的,也没有听卫青起过。
刘彻的燕窝刚刚喝完,内侍就前来禀报左中丞张汤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