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听后懵圈了,什么情况,刘彻这是绕过九卿自己决定,但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不敢话,生怕步汲黯的后尘。
“内侍,宣!”完,刘彻又坐了下来。
“公孙弘接旨!”内侍打开圣旨,朗朗上口:“奉承运,皇帝昭曰,平津侯公孙弘才学兼备,有治国之才,安邦之能,朕登基后又能协助朕推动强汉改革,今昭告下,公孙弘任其丞相,位列三公,即刻上任,钦此!”
公孙弘伏地叩拜三次,后起身上前从内侍手里接过圣旨,转身继续向后走去。
公孙弘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
“丞相大人。”见公孙弘往后走,刘彻叫住了公孙弘。
公孙弘转身有些迷茫,就看着刘彻。
刘彻顿时笑着道:“哈哈哈,丞相你这是要到哪儿去?”
公孙弘反应过来,眼神一下子就落到了文官的最前排,刘彻这是要他归位,于是拱手道:“老臣遵旨。”话闭,一瘸一拐的走到了文官之首。
丞相任职仪式结束,紧接着内侍又从袖筒中拿出第二份圣旨:“张鸥接旨!”
张鸥右跨一步走到中间伏地叩拜。
“张鸥,自任廷尉以来兢兢业业,为强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身具律法公正之剑,能服众心,着,升任御史大夫一职,列三公,钦此!”内侍收起圣旨。
张鸥激动得大声道:“臣,张鸥,接旨,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彻新的执政班底形成,这是刘彻开辟地第一次自己选择自己的班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他真正掌控了朝廷,权贵们已经向他低头。
“各位爱卿,有什么意见吗?”刘彻不削的问道。
百官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意见谁又敢?韩安国、汲黯,这些鲜活的事例摆在面前,而张汤就更不敢再话了,只有内心忐忑的听着。
“陛下英明,陛下英明,陛下英明!”百官纷纷走到大殿中间叩拜高呼。
这才是刘彻想要的结果:“哈哈哈哈哈哈!”他大笑着离开了大殿。
其实,刘彻也不知道是谁要刺杀公孙弘,只是凭感觉断定是朝廷中人,而非诸侯国的人,因为刘彻从找公孙弘谈话,到刺杀就几时间,哪个诸侯国的反应会这样迅速,所以刘彻断定,只有长安的人借诸侯国的借口而已。
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往日雄心大起,入主丞相府,他居然没有着手查刺杀事件,而是一门心思的整顿朝纲,整顿吏治,推动改革。
时间很快一月过去,没了权贵们的阻挠,公孙弘的的工作也初见成效。
“陛下,盐、铁、酒纳入官营已经拟出条目,请陛下过目明日分发郡县。”完,公孙弘将两捆竹简递到刘彻桌案:“共计三十七条。”
刘彻放下手里的笔对内侍道:“赐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