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存”还是“清零”?新冠疫情暴发近2年,越来越多国家在这两条路径间做出抉择。
曾以坚持“彻底消除新冠”而闻名的新西兰、越南,于10月实施“与病毒共存”策略。
“大逆转”的还有澳大利亚。它曾被bb等媒体评价为全球封锁最久、边境管制最严格的国家。当地时间11月1日,关闭近19个月的澳国边境重开,首架国际航班落地悉尼。
葡萄牙已将新冠降级为“地方流行病”,体育场馆不再设上座率。法国、意大利几乎放开管控,酒吧、剧院挤满人。不同于英国的“全自由”模式,法国、意大利和葡萄牙要求民众在参与大规模集会时,使用疫苗护照。
全球多地的民众正在跨国度假、探亲,恢复商务出行。截至11月1日,泰国认可的“入境免隔离”国家和地区增至63个。“这是亚太地区最大规模重新开放国门的一场豪赌。”法新社评论。
然而,“共存”并非坦途。世界卫生组织ka上调了他对美国的新冠死亡预测数。按其模型显示,到2022年2月1日,美国累计新冠死亡数约为828万例。如果95的美国人从现在开始戴口罩,那届时至少有56万例死亡可以避免。
德国已官宣,戴口罩和限制未接种疫苗者在室内活动等措施,将持续到2022年春天。而新加坡的相关防疫措施可能持续到2024年。
官宣解封后,澳大利亚悉尼街头的人多了。
新西兰民众似乎已接受了限制长期存在的可能性。在该国政府委托进行的1800多人调查中,9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没有指望接种疫苗后生活恢复正常,部分原因是“关于病毒的疑问,仍挥之不去。”
比如,各路媒体的报道表明:“科学家未完全了解新冠。”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预测,新冠病毒将流感化。他们认为,病毒变异不会停歇,但这不代表变异株会越来越强。相反,新冠病毒会遵循冠状病毒的演变方向,慢慢地,感染后可能会导致咳嗽、发烧等症状,但不会造成大规模住院或死亡。
共同主导阿斯利康新冠疫苗研发的牛津大学教授aesarahgilber,在英国皇家医学会的一场研讨会中指出:“新冠病毒不太可能突变成一个更致命的变异株。当病毒通过人群传播时,致命性往往会降低。没有理由,我们会遭遇一个更致命版本。”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eugeneknin在10月初出席学术会议时给出个人见解:在全球流行的德尔塔变异株是新冠病毒疫情发展的高峰,它很可能成为该病毒的最后一个变异株。
当然也有“异见”。继德尔塔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告新“毒王”,如拉姆达laba、u变异株等。10月22日,英国卫生部门发布消息称,该国出现新冠病毒变异株ay42。这是德尔塔变异株的一个亚型,传播速度要快10。英国防疫部门相信,当下该国约6的病例是由ay42引发的。丹麦、德国、以色列、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也皆有报告。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疫苗接种诱导的免疫力、防重症效力能持续多久。”南华早报指出。以色列曾是全世界接种人口最多的国家。当地研究发现,疫苗保护力失效是今春该国感染率突然增加的原因。在老年人口追加接种加强剂后,该国确诊数开始持平。
9月1925日,马来西亚共有620例新冠死亡病例,49者已接种至少1剂疫苗。星洲日报称这是不容乐观的数据。
更急迫的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感染人数上升加疫苗短缺。urrlinaa数据表明,目前低收入国家仅2的人口接种了疫苗这比7月时增长1。
“我们为世界接种的速度变慢了。”分子医药学专家、北美独立科学研究机构srippsresearhinsiue创始人eripl认为,最坏的情况可能“改变整个局面”,让我们“回到原点”,病毒迅速复制,导致更多、更危险的变异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