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古泰当然不服,他当下去找要法。倒也不扭捏,直接领他到火器部外,将最新研制出的一批火器当场给了他,就当还当初建朝之始,鞑靼给的一切帮助的回报。
本古泰明白这样,是在撇清新朝与鞑靼的关系,一旦自己接受了这批火器,从此以后新朝对外,就再也不是鞑靼的附庸了,他们将是平等的关系。
本古泰心里肯定不舒服,总有种被人利用完了,一脚踢开的感觉。可是这诱惑太大了,何况如果不拿这批火器,以如今新朝的实力,鞑靼更不可能有与新朝一战的水平,所以不管拿与不拿,新朝已然在他不知道的时候,发展壮大如斯了,以后也只会发展更为迅猛,鞑靼已经拿捏不住新朝了。
与其以恩要挟,不如大肚点接受下来,卖这个将来的盟友一些交情。多个强大的盟友,总比多个强大的敌人强吧?
何况在近几年,也的确如她当初所言,新朝招百姓入籍,不仅限于汉族,原是鞑靼的牧民,只要想,一样可以入新朝的籍,一样送土地送房子,一切待遇,与汉族百姓同等。至于不会种地、不会做农务的,没关系,新朝有专门的农业部,专程教不会劳作生产的百姓如何种地、采桑、弹棉花等等。
至于不愿入籍的鞑靼人,一样可以商贸往来,且其中价格税率,与他国外交往来价格都一样,甚至对鞑靼有许多的优惠政策,鼓励鞑靼部族与新朝百姓多多地往来交流。
因大体上鞑靼与新朝交往中,还是得了许多的好处,是以本古泰纵使内心有点不甘愿,他还是拿了这批火器,表示同意从此与新朝平等交往。
然而令本古泰没有想到的是,他本以为这火器的发明,该是她新朝唯一的“秘密武器”,是她新朝保证将来在这大陆立身的根本。
谁知在看来,火器不只是打仗的利器,更是贸易出口、外交的利器。
人人都以为新朝会将火器捂着藏着,哪想人家转身就卖给各个国家,一点儿不藏私。人新朝就是影随你怎么拆怎么折腾,你永远只能模仿,没法跟上我创新步伐”的自信。
当然了,因为新朝与原大秦朝有私仇,新朝明文通告不卖给原大秦朝,但是其他周边国,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仿佛丝毫不设防一般。可是真的不设防么?如果仔细观察新朝与原大秦朝之间的每一场战争,你就会发现,人新朝手里用的火器,永远都比你手上拿的那批更先进啊!
你买的速度,永远都跟不上人家创新的速度!渐渐地,周边国,包括鞑靼,也就默默接受新朝卖给他们的,永远都只是“落后”火器的事实。可即使落后,也总比没有强吧?!
于是,自从在各国之间搭起卖火器的贸易桥梁,新朝的国库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赚得盆满钵满。
第三,建军队,扩版图。
新朝建立初始,就开始在各地征兵。
“女首辅”了,兵贵精不贵多,因此新朝士兵的待遇,可以是整个大陆最高的了,每个士兵的军饷,都比同级文官的俸禄多出不少。
可是别看新朝每年都大量征兵,真正能入营的,少之又少,几乎可以是十中取一。而已经入了营的,也绝对不能放松,“女首辅”搞了个军营考核制度,每年都要考体能、马术、箭术、身体反应、近身搏击等等项目,然后末位淘汰制,每年都要淘汰掉一批不合格的士兵。
就是在这种近乎苛刻地挑剔下,新朝军队人数不多,却每个都能以一挡十,更别提每个人还都配备着最先近的火器,是在如今的大陆上所向披靡,也一点不为过。
军队建立以后,就该扩大国朝版图了。
毕竟在新朝的“土改”方案出台后,大陆上的百姓都蜂拥而至,只区区源陇县、平凉两个县城的土地,可不够这么多人分的。怎么办?去抢啊!
仁信三年,也就是新朝成立第三年,新朝开始向原大秦朝发兵。自从年头原大秦朝派兵攻打新朝,又兵败灰溜溜地回去后,所有人都知道新朝必然会乘胜追击,继续往东一路打到京城。毕竟总不可能新朝、原大秦朝这么一直叫着,大秦朝,肯定只能有一个。
原大秦朝也这么想,所以秦衡宗一边严令死守紫金关以东的关隘,一边在全国紧锣密鼓地招兵买马,时刻准备着与新朝的一战。
没过几个月,新朝果然开始进攻了。可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人新朝不往东打!
新朝仗着自己都是精兵,大胆地往南先取哈密,越过祁山、取道兰亭、再翻太原,直达东面的青州,攻占威海城。
这样吧,如果原大秦朝的版图是只大鹅形状,一般的攻击路线该是从脊背处往东,沿着脊椎线向上推进,一直攻打到鹅头,也就是京城。当初鞑靼进攻大秦朝,就是走地这条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