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活动怎样?”阿瑞看到推门进来的沈可心,抬起头就问着。此时饭已做好,正摆着碗筷。
“诶你怎么就在家了。”沈可心闻着饭菜的香味,奇怪着。饭点还早,这老兄唱的是哪出啊?
“慰劳你呀沈园长,你们的活动又很成功是吧?”
“你怎么知道?”
“猜的!”阿瑞还真是的,对沈可心组织的活动从来都是信心十足,拿膝盖都敢想那热闹的场面,还有师生家长领导都喜欢的样子。
“这次大班的两个孩子,古筝合奏出尽了风头。”乐着的沈可心,抓了块酥鱼片,边吃边说着,想着没洗手,又扔了抓着的那个点,然后骂了声自己不讲卫生,又浪费。
“你那拼命的教,笨熊也被你教会了。”阿瑞笑着对洗了手回来的沈可心回了话,又提醒着她:“快吃了,车票是八点半的,有点赶。”
“那也得孩子要学呀”她说着,坐下,举筷,夹菜的同时又问了一句:“你怎么买了这一趟?”
这一趟车是特快列车,票贵还半夜12点半到站,叫车很不方便的。
“我想看到你们老家婚礼的全过程。”阿瑞回答的很干脆。
沈可心也没再说什么,都买好了争执也浪费精神,只是半夜里到家有点儿麻烦。
不过她又一想,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越来越富裕,撤县变市,深更半夜叫出租车应该会没问题的吧?
果不其然,市的火车站亮如白昼,出租车随叫随到,风驰电掣,畅通无阻,一点二十还不到就到家了。
家里是灯火通明,七大姑八大姨都没睡,帮着母亲给小妹整理摆放嫁妆。
楼下整整两个屋子,都摆满了,明天要去妹妹新家的家具家电。
母亲一见二女儿女婿提前到了,更是开心,忙着叫着阿瑞先睡觉去,说明天还要忙呢。
楼上的大姐正和妹妹一起,摆放箱底的东西,这可是真正的叫压箱底,东西都是母亲已经安排好的。
一切都按着古老传承下来的,除了放家传的一贯铜钱,几个银元,一个宝,还放了整一打的10元人民币,还有不知哪儿弄得的华侨券和几个外国硬币?!
看这情形,沈可心心里一阵乐,还真有意思,从古到今,中外结合,齐活了。
改革开放,不仅让人们腰包富裕了,脑袋里的细胞也开放活跃超前了。
母亲和七姑八大姨们,一夜没睡,到点了就叫起小妹子,沈可心帮着化了妆,也给伴娘略施了粉黛,大家都说今天的小妹像天仙,伴娘也漂亮极了,还说沈家姑娘就是不一般伴娘是族里的小妹
反正是夸声一片,还有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七八个十岁不到小弟小妹,一个劲瞅着新娘子,睁着眼,张着嘴,连说好看。沈可心也不知谁谁谁,很陌生。
阿瑞像个小孩一样,也不休息,竟早早的起床,摆弄着相机,把这些场面也咔嚓了几张。
几声鞭炮,小家伙统统下了楼,大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唱着沈可心没听到过的要红包的词,几次三番,热热闹闹。
那些拿了红包的孩子们,得意忘形,竟忘了守门,被外面的新郎伴郎还有迎亲的长辈给协力推开了。
新郎新娘终于会了面,大家吃吃喝喝,说说笑笑。
鞭炮声又想起,外面还是乌漆嘛黑,新郎用自行车要带妹妹走了,妹妹红着眼,母亲更是眼泪吧嗒,一个劲又手帕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