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这一次是岐周军团的实际指挥者。
他踌躇满志。
这一次,他更有信心!
对战孟津,对战子仲,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虽然岐周兵团的兵力一如既往的少,但姜尚却很有自信。
岐周有八万士兵。
这其中有接近两万,是姜尚训练的虎贲营和飞鹰旅。
在一开始,姜尚就决定用另外的六万士兵,来配合虎贲营和飞鹰旅的行动。
已经是老对手了,姜尚心中已经想好了许多套路。
孟津防线异常坚固,完全硬打,是很难拿下的。
更不要说,子仲最擅长的就是阵地防御战。
如果要占领孟津,最好的办法是诱使孟津的守军出来决战。
但非常可惜,这一情况,很难成型。
首先,子仲是不会这样做的。
子仲,最大的责任是保证孟津不被攻破。
这样一来,他主动出击,寻求决战的意愿就非常不强烈。
或者说,诱使子仲率兵离开坚固的猛击防线,促成两方决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尽管如此,姜尚还是要在这个方向上努把力。
这位岐周的执政官,做了好几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就是蝎子阵。
所谓的蝎子阵,就是把飞鹰旅和虎贲营分别部署在两边的侧翼,静默不动。然后,将余下的六万士兵排出堂堂之阵,正面对敌,分批次向孟津防线发动攻击。
这样做得目的,就是保存精锐力量,示弱于敌。
虽然正面阵地部署了六万士兵,但战力并不很高。
这就很容易令对手骄傲。
最起码,会引起对手的轻视。
姜尚这是要抬高对手的信心,使其不能清醒地判断局势。
有时候,统帅的一个犹豫,就会断送整个兵团。
排布在两侧的虎贲营和飞鹰旅,就像两只张开的拳头。
姜尚将之称为蝎子的两螯。
他希望,用正面部队的软弱战力吸引孟津守军出动,来到防线之外进行决战。
这个思路很清晰。
姜尚甚至计划牺牲三分之一的正面部队。
也就是说,姜尚在一开始,就计划牺牲掉那六万士兵里的两万人。
其实,也不算是两万人了。
姜尚真正的想法是,希望更多人也是可以接受的。
他摆出蝎子阵,就是把宝压在了两侧的飞鹰旅和虎贲营。
正面的六万士兵,无足轻重。
这是一个最稳妥的方案。
姜尚已经在平时研究了很长时间,并且率领虎贲营和飞鹰旅演练了大量的交叉进攻。
起初,姬发并不知道姜尚为什么会这样训练岐周的新式军队。
但当蝎子阵的方案出来之后,姬发就懂了。
蝎子阵,就是围绕岐周的新式军队虎贲营和飞鹰旅进行布局。
“大王,我们现在就摆出蝎子阵吧。”姜尚在帅帐里向姬发建议。
姬发略微思索了一番,道:“尚父此计可行。就以尚父的方案进行!”
“大王不必担心。臣还有好几个方案,这只是第一个而已。”姜尚的语气很有信心,“即使这个方案没有达成预期目标,也没有关系。我们就是要试探试探对手的心气。”
“嗯,是该先试探试探。”姬发点了点头,“我们的确该谨慎一些。尚父考虑得很周到。”
“既然大王同意了这个方案,那我就立即执行。”姜尚一边说,一边出了帅帐。
姬昌看向姬发,道:“这个方案以前用过吗?”
“国父,这个作战方案用过一次。”姬发回答。
“如果是这样的话,子仲那家伙很难上当啊。”姬昌思忖道。
“国父勿忧。”姬发倒是很乐观,“国父不知,上一次,我们用出这个作战方案的时候,子仲没有出来决战,但并不一定是他识破了我们的计划。很有可能,是他并没有考虑我们的后手。”
“是有这个可能。”姬昌表示认同。
“所以,如果那家伙真的没有考虑我们的后手,那这个作战方案就和第一次使用没有什么分别。另外,即使子仲识破了这个计策,也没有关系。就像姜尚所说的,我们是试探,试一试对我们没有任何损失。子仲率军出来,是我们乐意见到的。即使他不出来,也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损害。国父刚刚听到了,我们还有其他的作战方案呢。”
姬发的语气很有信心。
他的这种态度让姬昌感到欣慰。
一个统帅,就是要有信心!
“西伯,你的书是写得越来越好了。”
不知不觉,姬昌想到了在羑里监狱的日子。
那个时候,他失去了自由,只有靠着写书来打法时间。
他在羑里监狱,和比干、箕子成了好朋友。
他们经常讨论学术问题,在羑里监狱举办了很多次文化沙龙。
他是大文豪,在羑里监狱掀起了一场文化风暴。
虽然他那本易经成绩扑街,但却给他带来了许多满足感。
羑里监狱的人,也就比干能读懂那本书。
至于箕子,是不是真的读懂了,需要打一个问号。
姬昌可以确定,羑里监狱的其他人,是读不懂那本书的。
但这并不遗憾。
因为有些东西,就是有门槛,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触摸到的。
那个时候,虽然不自由,但也有不少欢乐。
比干和箕子就他的书还讨论过。
“不愧是大文豪!”箕子说道,“我等是没有这份毅力写书。况且,如果是我写书,看到这么扑街的成绩,早就切了。”
“箕子,是非常果断啊。”姬昌呵呵笑道。
“西伯,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这明明是一本扑街书,可你却坚持写了十年。你是真让人佩服。”箕子翻动着姬昌写就的易经,满眼不可思议。
箕子说得不错。
姬昌的易经相当扑街,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人看。
如果不是这里还有比干和箕子两位大佬友情捧场,恐怕,姬昌就真的是自娱自乐了。
不过,现在和自娱自乐也没有太大分别。
“西伯是大文豪!写书还不是轻轻松松?”比干道,“况且,易经的题材小众,阅读门槛较高,市场反响不够强烈也在情理之中。我想,西伯对此是有一定的预见的。但是,西伯还是写了。这说明,西伯没有被市场所奴役。这就是大文豪!”
啪啪!
姬昌鼓起了掌。
“比干老弟一语中的!”
姬昌拿起自己写的易经,道:“我喜欢推演天道,推演未来。这些事情,市场是不感兴趣的。市场感兴趣的,唯有美色和杀戮而已。从本心出发,我就无法迎合市场了。”
“西伯有主见。”比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