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千一百五十六章:求月票!!!求订阅!!!(1 / 2)拉姆雷克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格尔一下子慌了!

毕竟他从始至终只是一个部落民……不是小看普通人,实际上大多数普通人之所以是普通人,是因为我们真的很普通!

普通人并不可耻,这没什么,毕竟你我他,基本都是普通人,这没什么可回避的,虽然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的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主角,可现实是世界从不会围绕着你来转!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能够观察到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主角综合症”。这一症状不仅反映了个体如何看待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还深刻影响了社会互动的方式。在这一观念中,个体倾向于将自身生活视为一个故事的核心,认为自己是主戏的主角,而他人则只是配角。这种自我中心的视角不仅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疏离,还对社会的和谐造成了潜在的威胁。主角综合症的首要特征是个体的自我放大。当一个人沉浸在自己故事的叙述中时,周围人的存在似乎只是在为其故事增添背景。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使得自我意识膨胀,认为自己的需求、愿望、情感与观点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而他人的情感与需求则被置于边缘。因而,在这个个人故事的框架内,与他人的关系变得渐渐模糊,甚至产生了一种疏离感。这种心态在社交场合尤其明显。在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上,一名男子在无视周遭环境的情况下,肆无忌惮地观看带声视频,他的行为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无视他人感受的现象。

在他的眼中,个人的娱乐需求显然比他人的舒适感更加重要,也正因如此,整个社会的共情能力受到侵蚀。此时,主角对于配角的唯一需求就是服从,整个互动几乎是单向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主角综合症源于个体在自我认同中的紧张与挣扎。现代社会中,个体常常感受到来自外部的压力和焦虑,他们努力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寻找自我价值和认同感。于是,将自己视为“主角”成为逃避现实、增进自我价值感的一种机制。

这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导致了个体倾向于强化自我,忽视外部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下降,合作和交流变得更加困难。个体在“我是故事的主角”的思维框架中,逐渐丧失了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最终导致人与人之间深刻的孤独感。主角综合症不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的整体氛围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使社会的自我中心思想愈加普遍,导致了一种“冷漠文化”的滋生。每个人都忙于追求自己的目标,对他人的需求视而不见,从而形成了社会的裂痕。

其次,在金融、商业等竞争性的领域,主角综合症常常导致不正当竞争和道德沦丧。个体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彼此之间的信任崩塌,最终影响到社会的整体效率与道德水平。对于主角综合症的克服,首先需要提高个体的自我意识。个体需要意识到,在相互联系的社会中,只有当每个人都被视为重要时,社会才能真正繁荣。因此,与他人交流与互动的能力应当被重视与培养。

总之这种心态要不得!

没人是主角。

最典型的就是很多中写的,一个普通人穿越了,就立马逆袭了。这种情节虽然看起来很爽,可实际上却很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屌丝穿越到古代肯定活不下去。先说几个大众选项。

古代是农业社会,所以大多数普通人都会从事农业生产。屌丝呢,在家里连门都懒得出,很难想象他会种地,而且肯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所以种地这事儿就别想了。还有就是经商,很多小白文最喜欢写的情节就是主角用现代商业方式在古代大赚特赚!

这种情节给人一种现代人碾压古代的爽感。

可实际上这玩意根本不可能!古代人可不傻!所谓的现代商业方式,放在古代真不一定好使,毕竟一个环境,一个规则。古代行业规矩可是很重的,你随意瞎搞,随时随地可能动了别人蛋糕然后被干掉,就算你活在一个盛世王朝,治安良好。可你真的觉得你一个普通人,比那些沉浸商业几十年的老油条强?

别的不说,别人根基深厚,玩价格战都能玩死你!

再有就是从事一些手工业,比如纺织、打铁、造船、制瓷等等,从事这些工作一方面需要专门的技术,你一个现代普通人就算了解一些专业知识,可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你得那一套或许根本行不通,再有就是,现代人比较浮躁,总渴望一夜暴富,肯定不会踏实学徒,那就难出头,要知道古代学徒可是非常苦的!

另一方面,手工业多数也是体力活,一般人还真扛不住,要是老实肯干一点的,那还好说,很多现代人虽然不说锦衣玉食,但也算是养尊处优,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干啥重活儿,要知道,很多人慢跑个几千米都特么扛不住了,更别提重体力活了。

最后,就是做一个读书人,投身科举,考取功名。这个更别想了,古代的科举考试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比今天的高考严峻多了,君不见《儒林外史》里老范进年过半百才考中一个举人。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是古代平民学子想走向仕途,实现理想的唯一途径,也是朝廷选拔优秀人才的良好渠道,因此科举考试极其严格。科举考试具体可划分四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院试(也叫府试,县试,根据地区不同,名称也不同)—乡试—会试—殿试。而考生也分为四个等级,只有通过相对等级的考试才有机会参加下一级考试,县市区会为适龄学子分配童生资格,拥有了童生资格,就等于拥有了科举考试入场券。童生通过院试成为秀才,秀才通过乡试成为举人,举人再通过会试成为贡士,最后通过殿试成为进士,但是一般来讲,能通过乡试的人就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