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5硬起来(1 / 2)一脸邋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怪不得马车始终没在明代发展起来,这成本高的吓人。

反观牛车与人力车,虽然速度很慢,可它便宜啊!

造车也便宜,使用成本也便宜,而且还没有马匹那么娇气,使用不当就会将马匹使唤废了。

————

回到京师已晚,独自歇息一晚。

次日一早召来魏忠贤,通知户部工部将禁军制造装备的银子拨给内库。

为什么要户部工部一起出银子?

还是大明的奇葩财政制度的锅。

装备制造归工部管,可工部显然没这么多银子。

户部也有理由,你工部有收入,这银子肯定不能由户部全出。

两边一扯皮,就成了制造武器铠甲两家一起出钱。

如果是拨发粮饷,还要加上个兵部一起扯皮。

装备按照工部制造价格计算就行,也不计较多少了,虽然肯定是有的赚。

比如铠甲,工部定价4两,可军器厂的胸甲加头盔即使考虑到一些损耗,顶了天用三十斤熟铁,一些个人工,机械折旧,造价只有工部一半多点。

奥妙在哪?

明代有多个资料记载,打制铠甲武器需要十斤生铁折为三斤,甚至有折为一斤的。

这就是猫腻所在。

朱由检一直就不明白,十斤生铁锻打为一斤,怎么做到的?

---

魏忠贤领命,也没在意,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只是拟定文书发给内阁,等着走程序即可。

铁矿与军服之事他早已知晓,无需再说。

下午时,郭允厚要求觐见。

“陛下,臣得知您发旨要将军械银拨入内库?”行过礼,郭允厚直截了当发问。

“没错。

各军自行打制武器铠甲,以前也有惯例。”朱由检一头雾水。

“惯例可没有皇帝自家打制武器铠甲,然后再来向国库要银子的说法。”郭允厚嘲笑道:“陛下您就不怕落个贪鄙的名声?”

“可朕打制这些也要花银子。”朱由检辩解道。

“您内库本来就有银子。”

“内库银子还有别的用处。”

“臣敢问,用在何处?”

“朕重新打造水师,即墨建水寨、打造战船、招募水手,这些可都没向户部要一文钱。”

“哦!”郭允厚倒是知道水师的事,而且运来的粮食还存在户部的库房呢。

事实上,朝廷上下就没有不知道的,只不过大伙都在观望而已。

也不是没有疑问。

郭允厚有些狐疑的问道:“可水寨为什么设在即墨?

臣还听说,购买的都是商船,臣怎么觉得,陛下是在准备做生意呢?”

“朕倒是想设在登州,可登州水寨进不去大船。

购买商船是因为朕要重新改装一些战舰。”

“臣自己是没有问题了。”郭允厚不再质疑:“只是,臣劝陛下,装备之事还是再考虑考虑。”

又提醒道:“工部与兵部绝不会轻易让步的。”

郭允厚没有说太明白。

其实,这事不仅仅是调拨一些装备银钱而已。

这一举动在事实上打破了朝廷对军器铠甲制造的垄断,直接砍断了工部、兵部、户部的一条利益链。

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军镇自行制造武器,可那都是要经过朝廷授权的,并由朝廷调度银子。

而且也仅限于刀剑火统等轻武器。

现在是皇帝直接出面,完全甩开了官员系统。

就连调拨银子时的三成惯例也鸡飞蛋打了——收皇帝三成惯例的胆子,估计没几个人有。

而且,不同于宫内各制造局以宫内自用为主,这次是对整个禁军系统军器购买做出改变。

一旦皇帝开了这个口子,必然会形成新的制度或惯例。

到时候,朝廷百万大军的军器制造就与他们再无一文钱的关系。

这如何能忍?

只不过,郭允厚自衬不是什么直臣,也没有为皇帝死而后已的觉悟,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