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叛逆青年2/2】
话说刘虞一开始对魏哲也并不熟悉。
还是去年上任幽州牧后,他方才陆陆续续收集到魏哲的诸多信息,而其中最多的便是关于魏哲如何的能征善战,对此刘虞丝毫不觉得奇怪。
然而他没想到辽东文教大兴竟然也和魏哲有关。
曾几何时,辽东士子几乎无一例外都会选择外出游学。
或渡海前往青州;或穿越辽泽前往涿郡。
可近两年来外出求学的辽东士子却越来越少,甚至幽州各郡都渐渐有士子选择远赴辽东拜师求学。
尤其是张纯之乱时期,前往辽东的年轻士子越来越多,寒素之家,豪强子弟都有,堪称是倒反天罡。
只见刘虞面带赞许之色道:“据吾所知,魏公威为带方令时便重开了荒废多年的县校,为此还请来了青州名士邴根矩担任经师。后迁乐浪太守时亦不改初心,征辟国子尼、孙叔然二人,大兴郡学。转辽东太守后亦是不忘文教之事,青州名士华子鱼、陶丘洪两人如今便俱在辽东讲学。”
说到这里,刘虞甚至都有点佩服道:“听闻魏公威近来又不惜重金购得诸多典籍置于辽东郡学之中,供求学士子研修。唉如今辽东郡学文教之盛已然为幽州之冠了!”
如此也就难怪幽州诸郡的士子会一窝蜂的往辽东跑了。
毕竟这师资力量别说幽州豪强了,便是一般的幽州士族子弟都要眼馋。
最让刘虞感慨的是魏哲并非功成名就之后才大兴文教之事妆点门面,而是从其入仕开始就对文教之事十分上心。
这种数年如一日的坚持,才是最能打动人的。
尤其是对于刘虞这种宿儒老朽来说,只恨魏哲不为其子!
与诲人不倦的魏哲相比,刚猛无铸的公孙瓒简直就是个莽夫。
既没魏哲知兵善战,也没魏哲有修养!
有时候刘虞甚至怀疑公孙瓒和魏哲的出身是不是弄反了。
因为怎么看魏哲都像是出身名门,而公孙瓒的作风才像是边郡豪强子!
与此同时,听到这里卢植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他没想到在魏哲耀眼的战功之下,竟然还有如此卓越的文教之功。
说实在的,在卢植看来仅凭这些文教之功魏哲都足矣升任九卿了。
即便它并没有那些赫赫战功耀眼,但是重要性却丝毫不输于后者。
当然,最让卢植佩服的是魏哲竟然同时做到了二者兼顾。
要知道卢植在担任九江太守的时候也不过是平定了叛乱而已,除此之外,他自认为在文教一事上并没有太多建树。
也难怪见多识广的刘虞会评价为“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了!
念及此处,卢植忍不住长叹一声感慨道:
“如此大才却不得入中枢辅政,此乃三公的过失呀!”
刘虞闻言当即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也就是作为臣子他不好说先帝坏话,不然他真想好好吐槽一番。
毕竟这么一个王佐之才竟然只被天子当做边将使用,实在有点大材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