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也惊讶于朱载坖此诗作者的评价。
嘉靖皇帝问道:“此人当真如此了得?”
朱载坖郑重的嗯了一声,“他的非凡与成就,纵然是放眼古今,也鲜有人能比拟。”
嘉靖皇帝听着朱载坖对“梦中”之人如此之高的评价,也不由心生神往,“若是此人真如你评价的这般,那他只存在于你的梦境记忆,当真是可惜至极。”
朱载坖呵呵笑道:“是啊,可惜他只存在于儿的梦境记忆里面,倘若他能知道父亲对他有如此评论,说不定也会与父亲引为知己。”
嘉靖皇帝听到这里,又不由笑了起来,“能当朕的知己?”
朱载坖看着嘉靖皇帝此刻有些揶揄的样子,心里也不禁好笑了起来。
看来这就是人常说的无知者无畏啊。
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他们也是如此。
当然,这也不怪嘉靖皇帝自负,主要是朱载坖没法系统的把那位诗人的故事讲出来。
因为一旦真的讲出了这位伟大诗人的故事,朱载坖就得想出无数个理由来圆这件事。、
但显然朱载坖是不会如此的,只把此事当做一个神奇的故事讲浅尝辄止的点到为止就行了。
朱载坖又陪着嘉靖皇帝走了一会儿,这个时候他们父子俩也算是闲聊完了父子之间的趣事,也终于要回到现实的问题之中,讨论当今的事情了。
嘉靖皇帝问道:“三儿你监国也有几年了,感觉这担子好担吗?”
朱载坖对着嘉靖皇帝说道:“儿时常惶恐,这副担子实在是太重了。有时候儿要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心里也总想着如何才能让各方都满意,如何也能让百姓从中得益。”
“可是,在真正做事的事情,就难免会让一部分人不满意,以至于他们对儿也是怀恨在心,极尽诋毁。”
嘉靖皇帝呵呵一笑,“这些朕都经历过,手上的权力有多大,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早些年的时候,朕也重用张璁等人力图改革,可惜不管是朕,还是张璁,都轻视了对手的强大。”
“朕拿宗室利益开刀的时候,这些人以为这就是他们升迁得名的契机,一个个都精神抖擞的冲在前面,拼命的想要找出宗室和勋贵们的罪过,好成全他们刚正不阿的名声。”
“但朕看来,这些人就只会挑软柿子捏。宗室虽尊,勋贵虽贵,但在建文削藩,英宗土木堡之变后,不管是宗室,还是勋贵都已经式微没落了。”
“欺负他们,逼着他们把手里积攒了几代的财富和土地吐出来,虽然也大快人心,但比起被这些人所侵占走的土地和财富一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当张璁准备调转枪头,开始针对宗室勋贵以外的不法事时,他就被逼迫的辞位避祸,朕也被逼的不得不妥协认命。”
“所以你现在遇到的问题,遇到的诋毁,不过也就是一些开胃小菜罢了。等到真要动他们的核心之利时,你才会发现这些饱读圣贤诗书的人,到底有多虚伪。”
“但可惜治天下,还需要他们,安天下也需要他们。否则的话,这些人绑在一起的时候,是真的会助推起惊涛骇浪,反噬到我们身上。”
听着嘉靖皇帝的这段话,朱载坖也觉得很不可思议,这跟他印象里那个贪婪无度的道君皇帝,好像一点都不沾边?
难道历史的嘉靖皇帝之所以会贪婪无度,是他看清了天下士绅的本质?
所以才想着自己多贪一些,士绅们少拿一点?
但这好像也不符合逻辑呀。
因为只要皇帝多贪一分,这些士绅就会立刻将皇帝多贪的一分,化为十分百分加重在百姓的头上。
所以,到头来不仅于事无补,可能还会将天下百姓们逼迫的更没有多少活路。
如此一来,长久下去,那不仅等于是自掘坟墓吗?
虽然治天下的时候,是皇帝要与士大夫同治才能太平。
但是话要说回来,王朝要想长久,其根本还在于百姓呀。
如果一味的贪婪,而不知施恩于民,次数多了,时间久了。
一旦在遇到过不去的坎时,老百姓的怨气和恨意岂不是都要集中在以皇帝为代表的利益群体身上?
而那些官员们只要不是特别的死心眼,不是特别的倒楣。
他们只需看准了大势,重新改换门庭,差不多又都能延续几代的富贵。
所以,最终真正承受百姓之怒的,也仅仅只有皇帝一家人而已。
毕竟在人们朴素的认知里面,皇帝之所以为皇帝,之所以享受天下百姓的供养,那么他和他的族人就应该承担所有责任。
而这个责任在他们付不起的时候,就得用命来还!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改朝换代的时候,皇帝家族会被屠戮殆尽的根本原因。
首先新朝的建立者会认为他们是潜在的祸害,而朴素的老百姓则会认为他们是欺负自己几十数百年的仇人。
所以当一朝皇族被屠戮殆尽的时候,除了个别遗憾天下有变的“理中客”外,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老百姓根本就不在乎皇帝是谁家的,他们真正在乎的不过就是自己现在的感受,以及自己所能获得切实利益罢了。
当然,有时候能让老百姓感受到了莫名的刺激之时,即便是没有任何好处,他们也会非常兴奋的。
而这不得不说也一种只顾眼前,只顾一时爽的人性直观体现。
无关于所谓的文明先进与落后。
因为人就是天性自私的动物,虽然有时候也会多愁善感的发善心,但能被发善心的对象,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比自己弱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