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80章 刑部尚书和御史中丞(1 / 2)破贼校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80章 刑部尚书和御史中丞

朱翊钧继续说道:“刚才你们说了杨开泰案,说的话都很中肯,也都说到点子上,这也让朕感到非常欣慰。

上午朕在资政局全体会议的开场白,提到了依法治国,提到了杨开泰案,也提到了马塞洛能体会到朕依法治国的良苦用心,感叹了几句。

有些话,朕是在敲打当时坐着的榆木脑袋。其实在我大明,还是有不少有识之士,看穿了朕的良苦用心,其中就有海公,有王子荐。”

王一鹗连忙欠身拱手道:“皇上褒奖,让臣受宠若惊。”

海瑞淡淡地说道:“皇上过奖了。”

朱翊钧笑了笑,继续说道:“上午开场白,朕的感慨,其实也是发自内心。

不同文化环境培养出的思维方式也不同。马塞洛来自欧洲,是葡萄牙大贵族,从小接受过教育。他到我大明,旁观了一场杨开泰案,就无师自通地领悟到法治精神的精髓。

而我们许多大臣,榆木脑袋都是抬举他们了,岗石脑袋,钢筋混泥土脑袋!冥顽不化,一直坚持仁德为纲的人治,排斥公正为本的法治。

朕很是奇怪。我泱泱中华,自秦汉时就有了深入骨髓的法治精神,怎么千年过去,如同被历史尘土掩埋的商鼎汉玉,在我们官员和士子身上很难再看到了呢?

朕左思右想,还是刚才那句话,不同文化环境会培养出不同的思维方式。

所以朕就在想,我们不仅要大兴新学,改造思想根源,还要海纳百川,对全世界各种文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消化,融入到我们的文化环境。

大明放眼世界,志在天下,就不该固步自封。”

王一鹗点头道:“皇上所言极是,大明强大,故而自信,自信的人反而会虚怀如谷。我们的文明悠久浩瀚,如大海一般,所以不介意百川汇入,因为它们终究会成为大海的一部分。”

朱翊钧哈哈笑道:“子荐说得对!”

海瑞捋着胡须,神情还保持着郑重。

“原来皇上是这样的心思。当初皇上让翰林院开同文馆,万历大学成立外文研学社,南京大学外文馆,臣是反对的。

儒家包罗万象,暗合格物天理。就算适用新时代有所缺陷,可前秦百家争鸣,汉、唐、宋诸多贤士,他们的学术思想,难道就找不到合适的根源,加以发扬光大。

李卓吾就做得很好,他的新学在剔除儒学迂腐陈旧之学后,又吸收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墨子的唯物主义和逻辑学;管子的‘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的唯物主义等先秦各类思想,最后形成了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核心的新学。”

朱翊钧点点头,接着往下说。

“卓吾先生主持的新学新思想,进展的很不错,颇有成效,现在成为大明目前的主流思想,指导着一场新的思想变革,这很好。

很多人说他的新学是新儒学,是旧瓶装新酒,并没有与旧思想彻底割绝开。朕就想问他们,为什么要完全割绝开。

婴儿出世,割断了与母体相连的脐带,成为新的独立的个体,难道就与父母亲彻底割绝了吗?

我华夏文明孕育发展了三千年,儒学自前汉成为显学,一是吸收百家之学,甚至吸收了海外涌入的学术思想,集百家之长;二是时代的选择,它也适应了当时的时代。

现在时代在发展,旧有的儒学不适应新时代,该摒弃就要摒弃,但是该保留的就要保留。至少儒学的仁礼信义,对于个人道德修养,引人向善就大有好处。

难道我们大兴工商,行工业革命,就不需要道德?不需要善良了?

卓吾先生就做得很好,该归道德的归道德,归认识论的归认识论,归世界观的归世界观不再像以前,一锅大杂烩,什么都往道德上扯,结果什么都扯不清楚!”

听着朱翊钧清朗的声音,海瑞和王一鹗听得非常认真。

两人心里都知道,新学说是李贽主持创建,倒不如说他是个主编,负责整理成一个自圆其说的完整学说。

其实新学的核心思想,都是来自皇上。

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

海瑞心绪万千,叹了一口气说道:“现在臣能体会到皇上的良苦用心了。这么多年的程朱理学,把许多人的脑子浇筑成岗石脑袋,居然认为天理大过公平正义。偏偏他们脑子里的天理,成了盘剥百姓、倒行逆施的帮凶.”

朱翊钧惊讶地看着海瑞,想不到他在江苏巡抚几年,身处新旧思想冲突的前沿,居然思想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化?

“海公,朕还以为你会继续坚持己见,想不到改变得这么快。”

海瑞露出淡淡苦笑:“皇上此言,羞煞老臣。

有时候心里的壁垒,需要来自外界的狠狠一锤,才能把它砸裂。

杨开泰案,臣一眼就看出其中的猫腻,案卷刷过后知道杨开泰是冤枉的。可是不管臣如何暗示明讲,扬州检法局和司理院的人一直坚持已见。

臣原本以为这些混账子敢在臣的眼皮底下,收受苟实德的贿赂,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叫督查局的巡按去查了查,结果发现这些家伙没有私下收受苟实德的钱财,他们就是认为杨开泰有罪。

成见像一座监牢,傲慢像一副脚铐,把那些检法官和推官们囚禁在自己的樊笼里,看不到公平和正义。

这些原本心里应该有杆秤的家伙,砝码不再是证据和法律,是党争,是自己的前途,是是自己的喜恶,是趋炎附势,是欺弱怕强,唯独没有百姓们最渴望的公正!

老臣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把这件案子以司法回避的理由,转到沪州司理院,又和李元江李三江沟通好,叫大名鼎鼎的上海检法局做辩护方。”

听完这些内幕,王一鹗好奇地问道:“海公,你如此做,等于揭了扬州司理院和检法局的丑,你也脸上无光?”

是啊,泸州司理院复审判决后,扬州司理院此前的判决就是误判,扬州检法局就是冤枉好人,身为他们的上司,一省之首的江苏巡抚海瑞,当然是脸上无光。

海瑞淡然地说道:“老夫的这点颜面,有公正重要吗?”

王一鹗郑重起身,肃然地向海瑞拱手作揖。

海瑞笑了笑,坦然受了这一礼。

等王一鹗坐下,朱翊钧继续说道:“依法治国推行了好几年,朕觉得举步艰难,成效不佳。估计也就沪州的司法机构能交出一份让朕满意的答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