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科举科举?!”
听到程忠的话,郭嘉先是喃喃自语,然后突然就抬起头来,眼中精光四射:“没错,就是科举!”
这突然魔怔般的反应把程忠吓了一跳,他只见郭嘉眼中闪光,嘴角微微上扬,走过来猛拍他的肩膀:
“给事中所言极是。”
“那科举正是我等的天赐良机啊!”
程忠一愣,有些不解地看着郭嘉:“都御史,此话怎讲?这科举考试与杨彪一案又有何关联?”
“若在下所记没错,大将军是把科举筹办的任务交给了祭酒蔡邕吧。”
郭嘉点了点头,一笑道:“是没错不假。”
“但是,你莫要忘了,杨彪贵为三公,又是士林领袖,科举考试这等大事,他岂会错过?”
“要知道,这科举之事,是大将军革新吏治、选拔人才的重要举措,可谓满朝皆知,其对世家子弟可能造成的冲击他杨彪如何会不知道?”
“如今大将军不在京师,可谓是给了他们一个绝好的机会,杨彪若想维持其家族在朝中的影响力,必然会在下来的科举中有所动作。”
程忠闻言,有是恍然大悟:“都御史的意思是,杨彪可能会在科举考试中安插自己的人,甚至可能通过舞弊等手段,确保其门生故吏能够顺利入仕?”
郭嘉点了点头,冷笑一声:“正是如此。”
“科举考试虽然是大将军推行的新政,但杨彪这等老狐狸,绝不会坐视不理。他必然会利用自己在士林中的影响力,暗中操控科举,甚至可能通过贿赂考官、泄露考题等手段,确保其家族势力能够继续渗透朝廷。”
“而只要他动手,就一定会留下把柄,大将军三令五申,科举考试公平第一,他若敢越线”
郭嘉话没说完,程忠便兴奋接话道:
“那他不但三公之位不保,更将在士林之中身败名裂!”
“没错!”
“这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明又一村也。”
思路打开的郭嘉此刻完全恢复了风度,甚至还痛饮一口腰间的美酒,边喝边唱了起来。
这一下子,可把程忠给惊了个够呛。
这倒不是因为郭嘉的放浪形骸。
经过这将近月余的交往,程忠早知道眼前少年嗜酒好色,放浪形骸的个性。
让他真正的震惊的,乃是郭嘉吟唱的那句诗词。
“好诗,好诗啊!”
程忠满脸惊异地赞叹道:
“都御史,这随口一吟,竟有如此妙句!”
“这‘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明又一村’,短短十四字,却将绝境之中忽逢转机的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若非亲身经历,绝难有如此感悟,实在难以想象能出自您这般少年英才之口。”
“此诗意境之妙,用词之巧,简直是神来之笔!士林之中那些自诩文人雅士的,与之一比,怕都得黯然失色!”
“某虽不才,但也懂得,就凭着一句,就当的上那流传千古的名句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