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06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1 / 2)剑从天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06章 柳暗明又一村

听到郭嘉吟诗,程忠真是惊呆了,没想到这后生竟如此有才,随口一句就是千古绝响。

而看到程忠那目瞪口呆的模样,郭嘉哈哈大笑。

“给事中谬赞了。”

“这诗非我所作,乃是从大将军处听来。”

“那日与大将军探讨国事,谈及推行新政之艰难,他有感而发吟出此句,我一听便觉妙不可言,印象深刻,当即牢记于心。今日触景生情,便不自觉吟诵出来。”

“什么?!”

“竟是大将军所作?!”

程忠本来滚圆的眼睛顿时又瞪大了三分,几乎凸了出来,根本没法相信。

在他的认知里,大将军苏曜出身微寒,纵横沙场,冲锋陷阵,杀人无数,乃是个不折不扣的铁血武将。

那大将军能搞出这么多新政改革,在他看来都已经是天纵奇才。

现在,郭嘉告诉他,那个总是吊儿郎当,说话也时常没个正形的大将军苏曜竟然还有如此高的诗词造诣?

这怎么可能?!

郭嘉看着程忠那震惊到几乎石化的模样,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再一想起自己当时初听此诗时的场景,似乎也没好上太多。

一念及此,郭嘉微微摇头,拿起葫芦又给自己来了一口,缓缓说道:

“起初,我与你一般,也难以相信。”

“毕竟大将军在战场上的赫赫威名,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能想到他竟还有这般细腻的文人情怀,能吟出如此绝妙诗句。”

“可随着与大将军相处日久,我才发现,他的才华远不止于此。”

“君不见大将军推行的新政,无论是科举制、均田制,还是改组都察院、推行考成法,桩桩件件都展现出他非凡的远见卓识和对天下局势的深刻洞察。”

“就拿科举制来说,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给了我等寒门子弟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这等气魄,放眼古今,又有几人能及?”

郭嘉站起身来,仰起脖子再闷一口,在屋内来回踱步,神情愈发激动:

“还有那均田制,意在让耕者有其田,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这是多少仁人志士梦寐以求却又难以实现的理想,大将军却敢率先尝试,这份勇气与担当,亦是令人钦佩不已。”

“至于改组都察院和推行考成法,更是直击官场积弊,让那些尸位素餐、贪赃枉法之徒无所遁形。”

“这一系列举措,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每一项都关乎着大汉的兴衰荣辱,若非有大才之人,如何能构思出如此宏伟的蓝图?”

程忠听得是心潮澎湃,本来,他投降苏曜,更多还是形势所迫,如今听郭嘉这么一说,心中顿时生起一丝敬仰之意。

他站起身来,对着北方拱手行礼:

“大将军真乃当世奇人也!程某今日才知,自己之前对大将军的认知,实在是太过浅薄。能效力大将军麾下,实乃程某三生有幸啊!”

“是啊,能追随大将军,绝对是我等之福。”

郭嘉一边踱步,一边晃了晃手中酒葫芦,点头道:

“如今,我等肩负查办弘农杨氏案的重任,办好此案,这不仅是对我们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大将军信任的回应!”

“杨彪倘若敢在科举考试中动手脚,那便是他自寻死路,我们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将他的罪行公之于众,还朝堂一片清明!”

见郭嘉话归正题,程忠也是重重点头:“都御史放心,程某定当全力以赴!”

“不过这科举考试事关重大,杨彪若要动手,必定极为隐秘,我们又该如何察觉呢?”

随着话题深入核心,郭嘉停下脚步,沉思片刻后说:“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布局了。”

“科举考试的考官人选,朝廷尚未公布,但杨彪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他肯定会想尽办法安插自己的人进去。”

“故而,我们可以先从考官的选拔入手,密切关注那些与杨彪关系密切的官员,看他们近期的举动是否异常。”

说着,郭嘉走到桌前,拿起一支毛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名字:

“这些人是我之前重点考察的目标,他们都是杨彪的门生故吏,平日里与他来往密切,此次科举,极有可能成为考官。”

“我们必须要安排人手,暗中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他们有任何违规操作的迹象,立刻上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