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98章 统计司挂牌,都察院上马,寒门世家争破头皮(合5K8)(1 / 2)剑从天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98章 统计司挂牌,都察院上马,寒门世家争破头皮合5k8

“农为国之本,土地改革,事关社稷,意义重大,你务必用心,一切资源调配,有难处便直说,我会叫朝廷全力支持。”

苏曜见卫觊接下统计司司长一职后,当即殷切叮嘱,让卫觊明日便走马上任,着手组建统计司,对河东土地和人口进行全面清查。

卫觊重重叩首,千恩万谢后,又郑重询问,统计司的人员选拔,还有具体的职权问题。

他的话让本想当个甩手掌柜的苏曜微微一愣。

但是很快,苏曜就回过神来,这统计司乃是一个全新的部门,虽然现在是为了清查统计河东数据,但他终归是朝廷常设机构,涉及甚广,自然不能毫无规划。

苏曜略作思忖,缓缓开口:

“官吏选拔,首重忠诚与才干,你可从科举新晋之士中挑选那些心怀苍生、渴望建功立业者。他们初入仕途,一腔热血,尚未沾染官场的腐朽之气,能以赤诚之心对待这份工作。”

“同时,统计司作为专业机构,当以精通算学、熟悉地理和户籍管理的人员为主。”

“精通算术,才能精准核算土地面积、人口数据,熟悉地理者,才可实地勘测,绘制出精确的田亩和地图,确保土地丈量无偏差,而通户籍管理的,对人口信息的梳理与整合有着丰富经验,能使人口统计工作高效有序。”

“科举我开算学一科,所招学子就正是为了当今时刻。”

“你之后科以科举算学科选拔出的人才为核心班底,与吏部选调一些精干之吏搭配,再辅之本地征辟的熟悉田亩户籍事务的胥吏协助,当可解决人员问题。”

苏曜一席话,不但听得卫觊瞪大眼睛,其余众人也都是纷纷惊叹:

“大将军深思熟虑,竟已为统计司的组建铺好了路!”荀攸抚掌赞叹道。

郭嘉也点头附和:“大将军高瞻远瞩,早已料到今日之需,算学科的开设,正是为统计司储备人才,此乃深谋远虑之举。”

苏曜微微一笑,继续对卫觊说道:“倘若人手仍有不够,我准你在民间张贴告示,咱们唯才是举,广纳贤才,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前来应试。”

卫觊听后,连呼够了够了,心中大受鼓舞:

“我小小一统计司,何须如此多人才,大将军实在是厚爱有加,觊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将军所托!”

卫觊的表态不得不说是有相当自谦成分的,毕竟这个部门就他目前所见,承载着整个大汉未来土地改革与民生规划的关键使命,绝非小事,官轻权重。

但是,他却不知道苏曜对他们的期待还要更高。

只见苏曜一摆手,正色道告诫:

“统计司虽受户部领导,但其干系重大,需直接对朝廷中枢负责,甚至有权直接向我汇报工作。”

“河东地区的人口和土地清查只是第一步任务。”

“你们做的好了,未来不止清查土地与人口,凡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诸如粮食产量、物资储备、商业贸易、水利设施乃至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皆在统计范畴之内。”

“这每一项数据,都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关乎大汉的兴衰荣辱。”

“不仅如此,为了精准把握国家发展态势,洞悉民生疾苦,每隔十年,统计司至少要进行一次全国性的人口和土地大普查。”

“只有通过详尽的数据对比与分析,我们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政策,确保大汉的长治久安。”

“你作为首任统计司司长,责任重于泰山。”

“在履职过程中,若遇到任何阻碍,无论是来自世家大族的刁难,还是其他势力的干扰,都无需畏惧,尽管向我汇报,我定当为你撑腰,全力扫除一切障碍,让统计司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为大汉的复兴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卫觊听着苏曜的这番话,只觉肩头压力如山,却又热血沸腾。

他再次跪地,重重叩首,言辞恳切:

“大将军如此信任,觊纵粉身碎骨,亦难报万一,必以性命相搏,将统计司打造成大汉的坚实耳目,为大将军决策提供可靠支持!”

苏曜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满意之色:

“好,有你这番决心,我便放心了。”

“待统计司组建完成,即刻着手河东的试点工作。记住,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乃是工作的第一准则,任何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行为,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严惩不贷,这并非空话。

正当众人都震撼于苏曜赋予这统计司如此重大实权与任务的时候,另一个重大的改变又被摆在了眼前:

“诸位,有统计,便要有审计监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统计司负责收集、整理数据,为我们呈现大汉国计民生的真实面貌,而审计监察则是要确保这些数据真实可靠,保证每一项政策的执行都符合朝廷的初衷,不被歪风邪气所侵蚀。”

苏曜略作停顿,看向司马朗,缓缓说道:

“昔时御史台掌监察百官之职,然如今局势复杂,为更好地履行审计监察之责,我决定将御史台改设为都察院,重新梳理其职权。”

“都察院主掌监察、审计、弹劾及建议,由御史大夫领衔,下设左右都御史及副都御史,还有侍御史等人。”

“其中左都御史领衔监察司,负责全方位监督统计司的工作流程以及数据产出。”

“一旦发现统计数据存在疑点,或是统计过程中有违规操作,监察司有权立即介入调查,要求统计司给出合理说明。”

“同时,监察司也肩负着对各级官员日常行政行为的监督职责,但凡发现官员有消极怠政、结党营私等不良行径,都要及时记录并上报。”

苏曜条理清晰地阐述:

“而右都御史则主管审计司,对统计司呈交的数据进行深度核查,确保每一个数字都真实可靠,经得起推敲。”

“同时,审计司还要定期对朝廷各项财政收支、工程项目预算决算等进行审计,防止出现贪污浪费、虚报冒领等现象。”

“在土地改革相关事务中,审计司要着重审查土地丈量、分配过程中的财务往来,保障改革的经济环节不出差错。”

“不仅如此,监察和审计司还将下设至郡县,监察审计各级官府的财政收支、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乃至官员在土地分配、民生工程等事务中的履职表现,都在审计司的监察范围之内!”

“什么?!”

“都察院?”

“监察司和审计司?!”

众人听到这一连串全新的机构设置,皆是一脸震惊,面面相觑。

司马朗更是瞪大了眼睛,他本以为只是参与讨论平叛后的常规事务,没想到苏曜竟抛出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

“大将军,这都察院与监察、审计司的设立,意义重大,只是……”司马朗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心中的担忧:“如此一来,御史台的职权被重新划分,涉及诸多官员的调整,恐会引起朝中不小的震动啊。”

“我自然明白其中利害,但如今大汉局势,已到不得不改革的时候。”

苏曜微微点头,一笑道:

“而治国之要,吏治为先,若不革新吏治,加强监察,又如何能保证新政的顺利推行?”

“以往御史台虽有监察之责,却因职责宽泛、权力分散,不但难以对百官形成有效监督,且多人浮于事,以致诸多贪腐乱象丛生,政令执行大打折扣。”

“如今我改组御史台为都察院,细化监察与审计职能,正是为了改变这一局面。”

苏曜目光坚定,扫视着在场众人,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至于官员调整,我已有所考量。”

“此次改革,并非无端撤换官员,而是依据其才能与品行重新安排职位。”

“对于那些清正廉洁、勤勉奉公的官员,不仅不会受到影响,反而会在新的岗位上得到重用,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对于那些尸位素餐、贪赃枉法之徒,必须予以惩处,绝不姑息。”

改组御史台,这并非苏曜的临时起意,而是他早就准备着手进行的事情。

要知道,御史台由于御史台虽权力重大,但职位清闲的清贵特性,这一机构在数百年间已被世家大族们完全垄断,成为了他们安插亲信、庇护族人的温床。

在这样的条件下,许多御史及下属官员,往往更多都是凭借家族背景而非实际才能上位,导致监察工作流于形式,贪腐横行,真正有心为国效力的官员反而难以施展拳脚,完全有悖于御史台建立时的初衷。

甚至,由于苏曜之前与司空种拂的矛盾,众多御史被卷入其间,在种拂的率领下向他开炮。

在之后,虽然苏曜在大胜后废司空,且改由王允任御史大夫领衔御史台,但是是御史台内部的世家势力盘根错节,积习难改,王允虽有心整顿,但短时间内难见成效,想要一举扭转整个台院的风气,显然不是换个最高长官便能轻易解决的问题。

因此,苏曜决定趁此机会,彻底改组御史台,将其职能细化的同时把那些干吃闲饭的和那些与他作对的人都给清理出去。

新的都察院,必须要保证都是忠诚的,支持改革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